比尔·盖茨的“大屋”

不久前,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他首先访问的不是白宫(White House),而是比尔·盖茨的大屋(Big House)。这处耗费巨资、花费数年建造起来的大型豪华住宅,堪称当今智能家居的经典之作,将引领数字家庭概念的发展方向。所以,它被称为“未来之屋”便不足为奇。

  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家庭(也叫智慧屋Smart-Home)由美国人第一次提出,其含义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对住宅中的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内容——这就是数字家庭的远景。说来简单,但实现起来却很复杂,不仅是因为技术复杂,而是因为其涵盖了IT、消费电子和通信等诸多领域。

  数字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就是“连结”与“对话”,把人的需求与电脑、家电完整连结,并且用共通语言彼此对话,让电脑能够接收遥控器、手机、感应器等发出的信息,而卫浴、空调、音响、灯光系统也能“听得懂”中央电脑的指令。

  说到充分连结,手机与电脑之间的有效沟通,必须有具备完整功能的手机,并搭配电信业者的数据传输服务,至于宅内家电相互连结,就得仰赖具有多媒体特性的传输通路,如多媒体电缆、光纤电缆或区域宽带网络等相关设备。盖茨豪宅中共铺设了长达84千米的电缆,而种种信息家电,就此通过连结而“活”了起来,加上宛如人体大脑的中央电脑随时接收信息、下达指令,盖茨的豪宅也就“神”了起来。

  手机 盖茨的手机可不是一般仅用于通信联系的手机,可以完成诸如开启空调,放洗澡水以及自动烹调工作。不管在不在家中,盖茨只要拿起手机拨号,立即就能连通WindowsNT系统的中央电脑。

  大门 门外装有气象情况感知器,可以根据各项气象指标,控制室内的温度和通风的情况。大门还能在主人车辆的到达的那一刻刚好打开。

  客厅 访客一进门,便会得到一枚电子胸针,里面储存有访客个人相关资料,比如偏好的温度、湿度、灯光、电影电视节目、音乐甚至绘画作品等信息,无论客人走到哪里,感应器都能感应到并汇报给中央电脑,于是电脑开始为客人“量身打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空调的温度,灯光的明暗,音乐的播放,影视的播放,展示的名画……一切所能设想到的。有时甚至令人意想不到,比如,游泳池底也能“冒”出客人喜欢的音乐。

  厨房 虽然盖茨不必亲自下厨,但如果他有兴致,可以遥控操作厨房内的一套全自动烹调设备完成工作。

  卫浴 浴缸可以听从电脑的指令,放满适当温度的水,以便主人回家后即时享用。而马桶也连接电脑系统,可以随时检测主人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状况,电脑会立即发出警报。

  照明 在人走近时自动打开照明,离去的同时自动关闭。

  保安 地板上的传感器能感知6英寸范围内的人的足迹。当主人需要时,只要按下“休息”开关,防盗报警系统便开始工作;当发生火灾等意外时,消防系统可自动报警,显示最佳营救方案,关闭有危险的电力系统,并根据火势分配供水。

  绿化 盖茨尤其喜欢一棵40年的枫树,于是,这棵树通过电脑系统受到24小时的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现它渴了,便自动为它浇水。

  看来,所有未来可能实现的数字家庭生活模式,已预先在比尔·盖茨的豪宅中为人们演示了一番。

  【责任编辑】庞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