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梦想,关键是你敢不敢去实现它。
2013年2月,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将“特别奉献奖”授予了南京市的一户普通家庭,在人们钦佩的目光中,一位身材瘦削的男子上台领取了这一奖项。组委会在颁奖词里,对其赞美道:“这是一位‘非常父亲’,作为全国首个家庭志愿者,他倾尽所有积蓄,带领家人进行为期300天的户外旅行,目前已经行程过半!”
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名叫黄海涛,为了让过于内向的女儿走向阳光,他制订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甚至看起来有些疯狂的计划,并一步步地将它变成了现实……
“非常计划”,让阳光照向女儿与梦想
1976年出生的黄海涛是江苏省启东市人,199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小学里教当美术老师。1997年,他与同事黄芙蓉结婚,第二年便生下了女儿黄歆轶。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黄海涛发现女儿的性格特别内向,很少说话,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独处,见到陌生人根本不愿意开口,怎么劝说也没效果。
有一次,黄海涛家里来了很多朋友。见客厅里摆满了画布与彩笔,有一位朋友对黄海涛说:“你女儿会不会画?让她当众表现一下?”平时黄歆轶常常信手涂鸦,而且画得有模有样,可是这一次,不管黄海涛如何鼓励,她就是不肯画。黄海涛最后有些生气了:“歆轶,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你鼓起勇气不仅是为自己争光,同时也是为爸爸增光啊!”黄海涛话音未落,被逼急了的黄歆轶竟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喊叫着奔入自己的卧室,“咣当”一下反锁上房门,弄得满屋子人一脸尴尬……
类似的事情多了之后,黄海涛不免有些担心,他还为此找到一名专家进行咨询。专家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告诉黄海涛:从目前的情况看,黄歆轶表现为活动性差,行为与语言退缩,不敢与人交往,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强的虚荣心。不过,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黄歆轶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感受,去观察,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她自然就会参与了。再说孩子总是在变化的,关键是家长要时时创造出孩子与外界交往的条件,树立其参与各种活动的勇气。
听了专家的建议,此后,黄海涛常常带着女儿参加一些户外运动,父女俩拿着画板、背着照相机,徜徉于启东的大街小巷,零距离地接触各种风土人情。果然,在黄海涛的努力之下,黄歆轶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在学校里主动参加了不少团体组织,还成了学校艺术团的骨干。
受此启发,黄海涛的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天晚上,他与妻子商量:“每个人都可能在儿时做着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可是为了学业和家庭,他们大多被困在纵横交错的人生坐标里苦苦挣扎。为打造一个阳光的女儿,我们何不就此成行呢?”接着,黄海涛和盘端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打算用300天的时间,带上全家自驾游遍国内的省会城市,然后再穿越整个欧亚大陆,包括俄罗斯、挪威、奥地利等29个国家。”
听了丈夫的“非常计划”,黄芙蓉震惊不已:单单为了打造一个“阳光女儿”,就要去环球旅行,这未免太过疯狂,太不切合实际了吧!其中,巨大的财力支出如何应对?女儿正在读初中,她的学业又该如何进行?
黄海涛看出了妻子的疑虑,他鼓动道:“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才会笼罩你。”听了丈夫的铿锵言语,黄芙蓉终于动了心:“好吧,这个梦想虽然非常模糊,但它已经潜伏在我们心底,我们一步步努力,直到梦想成真吧!”
完成这一“非常计划”,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经费问题。黄海涛开始日夜创作,并与多家画廊签了约。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准备之后,黄海涛终于凑足了“第一桶金”,他用这笔钱购置了一台重型越野皮卡车,有了交通工具,他们的计划便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他又和妻子筹措起旅游的生活物品与路费来。由于多年来一直有着户外运动的爱好,诸如相机、运动服一类的用品已经无须购置。一些亲戚朋友们得悉他的想法后,也纷纷解囊相助。黄海涛的姐姐在大力支持他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在成行之日,一定带上她13岁的女儿,让她也出去锻炼一下。黄海涛笑呵呵地答应了。
步步努力,我们的快乐永远在路上
2012年7月1日,南京2014青奥会组委会为这一家人举行了隆重的发车仪式。黄海涛夫妻拍拍黄歆轶的肩膀:“歆轶,这一次旅行,前途充满着不可预知的因素,你一定要大胆往前冲,不要再像过去那样害羞和胆怯。”歆轶点点头,眼睛里有着难言的兴奋,又有着说不出的期待。
果然,接下来的旅途当中,歆轶自然而然地充当了黄海涛的“左膀右臂”,向陌生人问路、打包、扎帐篷之类的事情,黄海涛都让女儿当先锋。很快,黄海涛就发现了女儿身上的变化:之前她少言寡语,很少和别人交流,但仅仅在国内走了四站行程后,她就懂事了许多,话多了,笑声也多了。
更重要的是,黄歆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一次,全家人在昆明的一个加油站旁休息时,黄歆轶到站内的小商店买一些东西。得知他们的经历后,一位女服务员很羡慕黄歆轶,她热心地告诉黄歆轶,不远处,有一家大超市,他们可以在那里完成补给。
回到父亲身边,黄歆轶对他说:“我们先去大店看看,回来后再付钱也不迟。”果然,到了那里之后,黄歆轶发现,大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是这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全家人要不要回去?如果返回那个小商店付钱,要绕着走好长一段路。黄海涛将选择权交给了黄歆轶。黄歆轶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回去买小店里的那包东西,因为虽然没付钱,但是服务员已经包装好了在等自己。听到这个决定,黄海涛与妻子相视一笑:女儿以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终于知道为别人着想了!
看着女儿身上发生的神奇变化,黄海涛夫妇有了更大的信心。一家人开着车继续着快乐的旅程。这天,来到云南永胜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美丽的西南农村景色一下子吸引了黄歆轶。游玩中,她还和当地的一个名叫李亚妹的女孩成了好朋友。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李亚妹把黄歆轶一家请到家里,黄歆轶立即被那低矮的土房震撼了。她看到李亚妹抱来一捆柴火,熟练地在土灶大锅里熬着米线,惊奇得不得了。这顿饭只有粗粮素菜,黄歆轶却吃得津津有味。黄海涛知道,女儿是不想辜负朋友的好心。这个举动说明,黄歆轶那颗原本冷漠、僵硬的心已经开始融化了。
临走时,黄歆轶恋恋不舍,她拉了拉父亲,问:“爸爸,我想把我的鞋子送给李亚妹,行吗?她说她从来就没穿过新鞋子。”听了女儿的话,黄海涛更是有着说不出的高兴——这孩子终于有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