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将初次见面或者不熟悉的人打开话题称为“破冰”,可谓再形象不过。人跟人之间,的确存在人为而不经意的“冰层”。
在你的周围,肯定也有很多最熟悉的陌生人:宿舍楼道的管理员、上大课时见到的隔壁班同学、不同部门的同事,甚至同一栋楼的邻居……你们时常见面,或擦身而过,或点头微笑,但谁也不会主动开口说话。
如何才能打破僵局,结交朋友,积累人脉?
扩大“社交半径”的步骤
中国人的“社交半径”普遍较小,人际交往呈现出显著的“亲缘社交”特点。三五好友相聚,再内向的人,都有谈笑自如的时候,黑压压全是陌生人,顿时心跳加快,呼吸异常。要想“破冰”,请走好以下4步!
1.破除自我“防卫心理”
是不是觉得,面对陌生人,神经末梢会变得异常迟钝,手脚不自如,笑容很僵硬,但大脑非常警醒,整个人就像一只刺猬,竖起了一身不存在的刺?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防卫心理”。
要打破这道藩篱,首先还得拆掉自己思维里的墙!请记住,人与人之间只有未曾认识的朋友,从不曾有陌生人。调整自己的呼吸,先令气息平顺,尽情想象周围全是亲朋好友。
2.寻找坚冰突破口
简单的自我介绍,随和的几句攀谈,那个和你一样在角落里踌躇了很久的陌生人,通常都会对你的出现表示出诚挚的感激。一旦在厚厚的冰层上凿出了这道小口子,再设法慢慢融入全体的谈话,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了。
3.“引逗”出陌生人的心声
陌生人之间的坚冰之所以很难破除,关键就在于许多人鼓起勇气寒暄一阵之后,发现对话根本无法再继续。“天气很冷”最多换成“今天的确不暖和”强调一遍,彼此都会觉得无话找话。话题其实需要刻意“引逗”,一唱一和,才能精彩迭出。以“天气很冷”为例,你的回应完全可以变作“是啊,我们南方人都没见识过这么冷的天”,那么关于南北差异的发散式话题自然就被“引逗”开来了。
4.倾听当做“融冰术”
许多内向羞赧的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预备了大量话题,积极展现自我,效果往往却适得其反——道理很简单,谁会喜欢喋喋不休的演说家?所谓四两拨千斤,倾听其实才是最有效的“融冰术”。
“破冰”杀手锏微笑
派对活动之前,不妨对着镜子多多练习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微笑。警惕笑得太过,变成满脸堆笑,提防笑得太浅,变成皮笑肉不笑。
秘密“给力”武器
蔡康永曾说过:“我观察过许许多多的人,结果很多人没拿东西的时候,手就会没有地方摆,那时我就真想递一支笔给他。”派对活动,不妨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一本书、一块手帕或其他东西,这是使人获得安全感的给力武器。
百搭搭讪词也许你想不到,最容易让人获得好感的百搭搭讪词,其实是“嗨”,比起“你好”“请问”“这位同学”“哈喽”“嗯”“喂”等等开场白,略带抑扬的一个“嗨”字,既显亲切,又很随意,仿佛相识多年的朋友,让人很容易在一瞬间卸下心理防备。
注视如何专注地看着对方,又令双方都不觉得尴尬?秘诀是,让目光停留在对方眉毛以下、锁骨以上的位置,偶尔凝视,交流传达赞许和认同——在对方看来,这同注视双眼其实没有任何分别。
“破冰”禁令
初次见面,千万不要一上来就称兄道弟,太过亲昵、毫不见外的举动,常常会令坚冰加固。
社交场合,我们要多谈令人精神愉快的事情,能很快拉拢两个人的距离,但还有一些话题,就不要轻易挑战了,比如:个人收入、体重年龄、婚姻家庭等个人隐私。
虽然不要问陌生人尤其是女士的年龄,但在谈话中故意把对方的年龄往小处说,让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让她不知不觉间离你更近一点!
选自《女友·校园》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