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尤努斯被人称为“穷人银行家”,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被人称为是“穷人的银行”。
对于一些社会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慈善,也不是政府救助,其实是商业。
对穷人免费、对富人收钱的医院
1976年,印度非常著名的眼科专家亚拉文·卡塔斯瓦米医生退休了。他看到很多印度穷人受到眼病的困扰,特别是很多白内障患者因为贫困无法医治而失明,于是决定开办一个眼科医院来帮助他们。这位医生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把自己的房子也抵押出去,还借了一笔钱,终于在印度马杜赖市一栋租来的房子里,开设了“亚拉文眼科医院”。
这家医院刚开始仅7张病床,只能救助少数人。如果完全免费为穷人治病,这样医院是办不下去的。后来,他想了一种方法,混合经营——对于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价格:对于特别贫穷的人,他的救治是免费的;对于比较穷的人只收三分之一的费用;如果是普通的人或者富有的人就收全部的价格。
因为他是很著名的医生,有钱人也愿意找他看病,这样就使整个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他专门治白内障,医院的技术和设备利用效率都很高,能够降低成本。几年之后,这个医院每年能够救治7万人!受惠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穷人。后来他们又找了一个美国人来设计收费制度,使收费制度更加合理完善,医院越做越好,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的医院每年能救治20万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碰到一个问题:有些病人需要更换角膜,而人工角膜非常贵,市场价当时是300美元左右。他最初是找美国的人工角膜制造商捐助的,但毕竟数量有限,于是这位印度医生决定自己研制角膜。他把人工角膜厂商的退休专家请过来研制,最后做出来了,成本只有10美元。人家卖300美元,他只卖30美元,对特别穷的人免费。最后,“亚拉文”生产的人工角膜占据世界1/10的市场,成本低到5美元。这所贫民眼科医院也推广到了更多的地方,救治了更多的穷人。
现在,“亚拉文”2/3的门诊病人和3/4的手术是免费提供给穷人的。“亚拉文”不仅在自己的医院内对穷人免费,它还派出多支医疗队组成“医疗营”,进驻贫困地区和那些眼科医院无法覆盖到的地区,免费提供眼科诊治医疗服务。它以全印度不到1%的眼科医疗资源,完成了印度5%的眼科手术。而更令人惊奇的是,据美国《财富》杂志上的文章,近年来,“亚拉文”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75%以上。
人们曾以为,处理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帮助穷人是公众慈善该做的事,而现在却有一批“亚拉文”这样的企业,不但救助了很多穷人,还赚了大钱。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穷人银行”的故事。
用资本帮助穷人
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给了格莱珉银行和这所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格莱珉银行被人称为是“穷人的银行”,而尤努斯被人称为“穷人银行家”。
1974年,孟加拉陷入饥荒中。瘦骨嶙峋的人们开始出现在大城市的火车站和汽车站,很快,这些小股的人流就变成了一场洪水,饥饿的人们遍布全城。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那,以至于无法确定他们是死是活。当时,尤努斯是一位经济学者,他被这场饥荒所震撼:“当人们在我课堂对面的门廊里饿死的时候,那些优雅的经济学理论又有什么用呢?城市街道上的现实是生活每况愈下、穷人更加贫穷。”
一天,他带领着学生去学校附近的乔布拉村调研。发现一位靠制作并售卖竹椅谋生的妇女辛劳一天只能赚2美分。这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去购买制作竹椅的原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这位商人只允许她把竹椅卖给他,而且收购的价钱还得由他说了算。尤努斯找出村里另外42位有着类似困境的村民。在把这些村民们的资金需求汇总后,尤努斯经历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这个数目一共只有27美金。尤努斯当即从他的口袋里掏出了27美金,借给了这42位穷人。
“造成他们穷困的根源是缺少资本。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劳作,都不可能越过生存线水平。”于是,尤努斯向这些没房没产的穷人提供借贷的想法就此诞生。尤努斯去找一些银行家,试图说服他们向这些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贷款,而银行家们却讥讽他,说这些穷人的信用不可靠。
尤努斯并未就此放弃。在1976至1979年间,他以自己为担保人,向穷人们提供小额贷款,这个试验成功地改变了大约500位借款人的生活。他也不断地去游说孟加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来采纳他的试验。1979年,孟加拉央行终于答应开展这个名为“格莱珉”的银行项目,实践证明小额贷款很有效:到1983年止,格莱珉银行86个支行使5.9万名客户摆脱了贫困。随后,尤努斯辞去了学术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对抗贫穷的小额贷款中去。
现在,“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在“格莱珉银行”银行里,你看不到电话、打字机或者地毯——尤努斯的员工们主动下到村里地头去拜访借款者——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大多借款人都目不识丁。格莱珉银行的客户都是那些没房没产的穷人,那些还不致穷困潦倒的人则被排除在外。这实实在在的是一家为穷人服务的银行,是穷人自己的银行。
用商业解决社会问题
像“穷人的眼科医院”和“穷人的银行”这类企业就是所谓的“社会企业”: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社会问题,利用商业的方式去解决社会问题。而上面例子中的眼科医生和尤努斯被称为“社会企业家”,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从这两个鲜明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企业的一些特征:不是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如果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就不会把人工角膜定价为30美元,因为在美国市场人工角膜最低价也在100美元。但作为企业,它们又要追求盈利,完全以成本价是无法支持这样一个医院的发展的,也无法去救治更多的穷人。折中的方式是赚富人的医疗费,给穷人免费。最后他把这样一个穷人的医院拓展到了社会很多地方,甚至复制到许多国家。
但适当盈利又是必要的。有人质问尤努斯既然是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为什么还要跟其他银行一样收取商业利率?这不是在赚穷人的钱吗?尤努斯的回答是,援助项目要在帮助穷人让穷人自己造血的同时,还获得自身的大发展。这就是社会发展项目和金融活动项目相结合的一个混合体,既不是纯粹的社会发展项目,也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