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湖北黄石的人都奇怪,黄石出好煤,明代有记载,清末有记载。但在这二者中的两百多年间却罕有记载:对于此事,研究的人多,晓事的人少,直到很多年后那一场煤矿穿水事件和那一块墓碑的出现,事情才总算大白于天下。
1973年的夏天,黄石多雨,气象部门发出预警:大雨随时降至,不宜进矿采煤。于是当地有关部门通知煤矿工人一段时间内不得下井。通知下达没几天,并不坚固的煤窑即如人们预料的那样穿出水来,但随之而出的还有几具怪模怪样的尸体:长辫,对襟粗布大衣,铜纽扣也是从未见过的多角形。据目击者回忆,人们围观时,尸体肤色鲜艳,禀禀犹生,不过一会儿即自行风化,灰飞烟灭。事情很蹊跷,领导很重视,立马指派有关部门着手调查,先是清点矿上人数,继而扩大到矿工家属和附近村民,但经相关人员再三查实核对,各处均无人员失踪。事情一下子由蹊跷变得诡异,刹那间,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这是冤死的鬼魂;有人说,这是外地矿井遇难的矿工。但因各处并无人员失踪报告,事情随之即被束之高阁,成了无人问津的谜团。
时间到了10年后的1983年,当时百废待兴,当地矿史办的工作人员在修编矿史时偶然于荒烟蔓草间发现残损的石碑一块。根据石碑记载:原来1799年12月18日此处的煤矿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漏水事故,当时正在井下作业的18名煤矿工人被淹未出。事情重大,矿上将事情始末书具条文报到县里,县令陈桂生得到消息后亲自到事故点察看并积极准备实施救援。但终因积水过深,凭当时的人力物力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几番努力之后,见无力回天,痛定之下,陈桂生以人命为重,利益为轻,下令就此以矿井为坟,并树碑一块,以资奠念,碑末还附镌有18人的姓名。同时鉴于前事,陈桂生在碑文中明令将矿山封禁,各色人等“永远不得开挖取煤”。此令一出,黄石各地的煤矿随即停工撤产,当地的煤矿史也因此被一场矿难彻底掩埋。
几十年后,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红顶商人盛宣来到黄石,当地的煤矿才又重新被人提及,再焕光彩。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