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失败与牙齿有关?

  大阪大学一个叫做濑村的教授,对于牙齿保健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原因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日本人的牙齿,自古不佳,最大的毛病是长得里出外进,还有的长得层层叠叠。这种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曾给日本人带来极大的麻烦。他们选拔飞行员的时候,一半以上被淘汰的原因竟然是牙齿不齐。牙齿不齐,就无法咬紧氧气面罩,所以不能当飞行员。濑村教授认为这个先天的缺陷制约了日本飞行员的数量和素质,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败给盟国。

  不过,日本人是天生牙齿不好吗?

  濑村教授笔锋一转,提到日本在二战战败后,有很多遗孤流落在中国,被善良的中国人收养,史称“中国残留邦人”。这些人在中日建交后陆续回到日本,而在他们中间,尽管也有一些营养不良的,却多有一口漂亮的牙齿,比一般日本人整齐得多。可见,牙齿不齐,并不是种族原因造成的。

  日本风俗以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为荣,所以市场上开发的各种牙刷、牙膏层出不穷,牙医也收入丰厚,可惜效果未见多佳。按说这些“残留邦人”没有条件享受这些好条件,但牙齿就是比一般日本人整齐,不免让人感到奇怪。

  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研究两国人的生活习惯,这位教授茅塞顿开,原来问题在于中国人有个吃肉的时候也吃骨头的习惯。红烧排骨、冰糖肘子,这些典型的中国菜都需要“啃骨头”。即便是到了海外,在饮食上禀性保守的中国人,依然保持着喜欢吃带骨头的肉这个习惯。从医学角度看来,事情就很好解释了。因为小孩儿啃骨头,可以使牙床受到强烈挤压,这种挤压对牙床是一种良性刺激,能够迫使它充分长开,换牙以后就会长出整齐的牙齿来。同属日本人的“中国残留邦人”因为从小随中国人生活,也养成了“啃骨头”的习惯,结果也获得了一口整齐的牙齿。

  文章结尾,濑村教授用刀来形容啃过骨头和没啃过骨头的牙齿。他说,中国人的牙齿,因为经常啃骨头,就像经过磨砺的刀,锋刺而漂亮;日本人的牙齿,因为不啃骨头,所以就像锈在鞘里的刀,无论质地好坏都无法发挥作用。

  摘自《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