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关注阳光下的苦难

  “我愿意把身上的钱都捐给他们。”——电影《走路上学》,2010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角逐亚洲新人奖,放映后,一位女观众抽泣着对导演彭家煌、彭臣兄弟说。

  这对彭氏兄弟并非香港的导演彭顺、彭发,而是深圳两个广告人,创办了一家“广告制片厂”,投拍电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彭臣的女儿10岁,彭家煌的儿子9岁,从读幼儿园到现在读小学,都是坐着私家车去上学。

  弟弟彭臣2007年9月在《南方周末》上看到《飞索求学》的图文报道,十分感动。他决定将《飞索求学》拍成电影,他从深圳飞到昆明,再从昆明到保山,接着坐4个小时大巴到怒江州,转乘5个小时中巴到福贡县,最后再转1个小时中巴到马吉乡政府驻地,最后再颠簸1个小时到布腊村。彭臣看到了《飞索求学》描述的场景:一个傈僳族妇女带着孩子从对岸溜索而来,滑索的时候两人表情轻松,显然,她和4岁的儿子早都习以为常。

  彭臣到达学校时,孩子们正在上最后一节课。那是冬天,天寒地冻,彭臣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们穿着拖鞋的光脚。这间乡小学一共四个班,五十多名学生,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学生每天从家里带来大米和蔬菜,由学校的校长做午饭给他们吃。18名住在民族小学江对面的傈僳族学生,在周一到周五学习日,他们就靠着两条钢索往来。那些孩子小的8岁,大的11岁。

  “我问到他们溜索上学的经历,他们说开始是爸爸抱着溜过大江,后来就自己开始溜。问到他们第一次溜索怕吗,他们说‘不怕’;问到如果上学的路上有桥,他们是否还愿意溜索时,他们的回答是‘不愿意’。”

  彭臣花了一个星期写完了剧本。剧本送到电影局,一位副局长很重视,他对彭臣说:“彭臣你记住,中国没钱修路、没钱看病、没钱上学这种事情真的太多了,如果你走这种苦情、煽情的路子你肯定这辈子会被淹没掉,你是新导演,你要注意阳光下的苦难。”这个建议为彭氏兄弟后来的电影定下基调:不以苦难为噱头、不以猎奇为卖点,而是着力渲染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人们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那些缺衣少食的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未来的向往。

  彭氏兄弟逢人就讲“阳光下的苦难”,但没有人愿意投资这部不可能赚钱的“感人电影”。

  最后,兄弟俩自己投资1000万,一定要拍这个电影。

  成龙也不理解兄弟俩为什么一定非要拍电影不可。彭家煌又不厌其烦地把《飞索求学》的故事讲给他听,成龙听了后只对他说了两句话:“那我能做什么?帮你演那个书记?”

  最后成龙演唱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一路》。

  为了追求真实感,《走路上学》除了女教师曹曦文外,其他的演员都来自当地。在寻找电影的主人公娜香和瓦娃,彭氏兄弟费了不少力气。演瓦娃的丁嘉力是香港演员于荣光推荐的,这个深圳小孩曾经在于荣光的一部电视剧里露过脸,他和彭臣的儿子都是9岁,因为忧郁的眼神胜出。

  娜香让他们费了不少劲,他们在云南见了许多小女孩,包括张艺谋的“都丽江印象”里的小女孩,都觉得不合适。最后在六库镇上,当地人介绍说:“我们这里有个阿娜木龄,是政协主席的孩子,还不错。”彭家煌看了这个和自己女儿都是10岁的女孩,马上给弟弟打电话说:“娜香有了。”

  2008年3月3号,电影在云南开机。

  《走路上学》的拍摄场地离《飞索求学》报道地有三十多公里远。

  “不能在马吉乡去拍是因为环境限制,因为布腊村那个学校比这个还远,而且场地太小,周围都是山、岩石和峡谷,摄影机根本就没地方架。后来,我们在六库镇找了个地理环境和布腊村那个学校相似的地方。”彭臣说。

  43天的拍摄非常艰难,拍摄地没有电,手机没有信号,夜晚还有狼、虎、野猪出没,他们只能每天凌晨4点从住的六库镇开车出发,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花两个小时赶到拍摄地。

  戏拍完的那天,彭氏兄弟忍不住溜了一次:“我的手一溜就出血了,因为那个钢绳有很多刺,可当地的那些孩子每天就是这样溜来溜去的。”

  因为没有电影经验,《走路上学》的后期制作花了近1年时间,彭氏兄弟共剪了8个版本,其间他们把一个版本放给电影局的官员看,对方的回复是:“这么好的片子还不送去参加上海电影节?”

  不到两个星期,组委会打来电话通知他们入围。

  “其实1000万元投资对于我们不那么重要,关键是我们的梦想成真了,这比能不能回本、赚钱更重要。”电影节一结束,彭臣就赶到北京,他要参加25号电影学院的考试。哥哥彭家煌将回到深圳,继续他的广告。让兄弟俩欣慰的是,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与丁嘉力和阿娜木龄成为了好朋友。

  链接:

  《走路上学》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姐姐娜香为了到对面去上学,每天不得不溜索过江。弟弟瓦娃是一个7岁的傈僳族孩子,他向往上学却因溜索的危险而被迫呆在家里。对于姐姐每天能和小伙伴一起溜索过江读书好生羡慕。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

  终于,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瓦娃独自偷偷溜索过江了,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想到,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来家访的聂老师戳破了。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谁也想不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从此,瓦娃对于溜索有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并再不敢上溜索一步。

  春暖花开的季节,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下,顺利建成,瓦娃终于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学。在初春的阳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小鸟一般从桥上飞过……

  一路

  ——《走路上学》主题曲演唱:成龙

  孩子

  你在清晨时走上那条路

  风有些凉

  小小的身影有些孤独

  大人们常说

  有目标就要走出第一步

  懂事的孩子不会大声地哭

  孩子

  你在不安中走上那条路

  雨有些大

  终究挡不住你的脚步

  大人们常说

  磨难是人生第一笔财富

  有梦的孩子总能找到幸福

  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

  我们其实一直和你同路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