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之手。李绅因此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但他其实是个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李绅家几代为官,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育成人。因此,李绅年轻时写出《悯农》这样反映农民艰辛的诗作,是有生活基础的。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绅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唐朝国子监分设六馆,每馆均设博士及助教)做起,晚年官至宰相,封赵国公,逐渐蜕变。野史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责,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
《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其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听说后,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
选自《文史博览》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