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集团举行三十周年大庆典,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大奖。
爸,我在外出事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XX。
相信用过手机的人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已经被媒体曝光成千上万次的骗术。为什么还是一再出现?骗子们怎么也不开拓创新一下理念,这么out的东西还有人信吗?最近,微软的研究人员回答了这个问题,骗子才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在英文E-mail里,最流行的垃圾邮件就是“尼日利亚王子”,大体故事情节是尼日利亚几位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使用你的名义和银行账户,转移成功之后你将获得上千万美元中的10%作为酬劳。如果答应和这些“高官”合作,过一段时间骗子就会让你先垫付一点“微不足道”的手续费和打点官员的小费,付过几次钱之后,对方就变得无影无踪。
这种骗术在之前的纸质信件里就开始流传,后来是通过传真,再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由于不断被冒用名义,尼日利亚政府在1991年不得不公开声明不存在这回事,不过这封邮件到今天依然流行。这封文笔不通、谷歌就能找到的邮件,为什么还一直在被骗子使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把目光移向与诈骗邮件风马牛不相及的防火警报器。
在宿舍里。火灾报警器常常叫起来,最后却发现是虚惊一场,它为什么这么不靠谱?这大概是因为警报器的传感器不能区分真正的火灾和吸烟产生的烟雾、气温过高这些情况。如果把警报器调得灵敏一些,它就会经常在没火的时候乱响;如果让警报器迟钝一些。真着了火它也容易不响。权衡利弊,我们宁愿把防火警报器调得灵敏一些,以防万一。
回到最初的问题,灵敏度和诈骗短信有什么关系?骗子发电子邮件和上述情形有共通之处。对于骗子来说。目标就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个受骗者,把钱骗到手。仅仅对电子邮件有兴趣。回复了邮件,只能称得上“上钩”,最后把钱汇到骗子手里才称得上被骗。电子邮件的质量相当于“灵敏度”,会先把人群里一部分可能上当的人筛选出来。
骗子整体的骗术低劣。而如今人们警惕性又越来越高,能上当的人的比例少之又少。如果“尼日利亚王子”的邮件写得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滴水不漏。相当于把灵敏度调小。这就意味着骗子起初需要联系的人变多了,但最后真正变钱的人未必会增加,不见得划算。
他们故意发一些很假的邮件。这样上当的都是些“真傻”的受害者,可以减少跟“钓上来的鱼”辛苦联系的成本。这一方面说明,现在这年代骗子们行骗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个行业越发不景气:另一方面也说明,骗子们其实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
催眠术 梁平
你听说过潜意识的广告吗?在20世纪50年代。它的出现曾震撼了美国的商界和广告界。
1957年9月。“潜意识广告”首次登场,当时的调研专家维卡瑞认为。“意识”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而广告实际上是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于是,他在美国新泽西的一家电影院做了一次实验,他准备了一部特别的放映机。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不时映出“请喝可口可乐”以及“请吃爆米花”的字样。这样,有意识的眼睛虽然无法注意到叠印在电影情景上的这些广告信息,但无意识的眼睛却已经“读到”了这些信息。
这项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整个夏天。当地的可口可乐的销售额上升了17%,爆米花的消费量则上升了50%左右。维卡瑞为这个构想申请了专利,并组织了一家公司来处理“潜意识”的电影和电视。
通过这个实验可知,虽然潜意识广告的刺激落在消费者感知范围之外,只能被潜意识所接收。但是通过对潜意识的刺激,同样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某些广告行为或认知。
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将潜意识广告运用到电视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如果某一天你正在看电视节目,突然想喝啤酒而去打开冰箱,或者是突然想到某种化妆品更加适合自己而迫不及待想要购买。这种行为与认知则表明你有可能已经被“催眠”了。
除了视觉,听觉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对你进行催眠暗示。当你在商场购物时,如果商家播放的音乐节奏快于心跳节奏,那么你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提早结束消费过程。反之,音乐节奏越缓慢,顾客心情舒适度就越高,逗留的时间也就越长,购物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许多超市和小零食店有意播慢节奏的爵士乐和拉丁舞曲,以此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号:“别担心花钱。这东西物有所值。”以及另一个信号:“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种音乐能为商家带来至少15%的额外销售额。同时失窃率也降低了58%。
此外。音乐还决定了我们购买的物品。两名英国研究人员分别在一家酒馆内播放法国手风琴乐曲和德国铜管乐曲。为期各两周。在播放法国手风琴乐曲的两周内。77%的消费者将法国葡萄酒作为购买选择:而播放德国铜管乐曲的两周内,大部分消费者则选择德国酒。
类似的商业催眠术还有很多:很会说话的推销员、热情洋溢的电视购物、影视节目申的时尚装饰……无不从四面八方催眠着你。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