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并不拘于平仄韵律的诗称之为“打油诗”。它简洁明快,风趣幽默。
清代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有一次入京游览卧佛寺,写下一首《咏卧佛》的打油诗:
你倒睡得好,
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
江山谁人保。
此诗虽是打诨,却也不无教益。
被人们誉为“漫画诗人”的袁水拍,曾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讽刺旧中国通货膨胀:
跑上草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毛泽东善诗词,偶有打油诗也别具一格,令人发噱。红军长征初期,路过湖南,行军匆匆,有一天洛甫(即张闻天,当时是党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在马背上打瞌睡,忽然脱缰跌下马来,虽未受伤,却也有些狼狈。毛泽东闻讯赶来,当即凑趣吟出一首打油诗:
洛甫骑马过湖南,
四脚朝天滚下山。
人没受伤马没死,
菩萨保佑你平安。
也有记载说,毛泽东就张闻天坠马,还写有另一首内容相近的打油诗:
洛甫洛甫真英豪,
不会行军会摔跤。
四脚朝天摔得巧,
没伤胳膊没伤脑。
文化名人梁漱溟,在“文革”中对知识分子的遭难感触极深,于是写下一首形象而生动的打油诗:
十儒九丐古时有,
而今又名臭老九。
古之老九犹叫人,
今之老九不如狗。
专政全凭知识无,
反动皆因文化有。
倘若马列生今世,
也需揪出满街走。
我国漫画大家华君武,历来不愿给自己画像。但在《漫画》杂志的催促下,他为自己画了幅《捂脸图》:用双手捂去脸部,只露出了眼睛。他还为此画题了一首打油诗自嘲:
画兽难画狗,
画人难画手。
脸比手难画,
一捂遮百丑。
这也是华老从前人和自己画画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至理名言,风趣幽默,令人捧腹。
一次,南京《新华日报》刊载我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把委员“朱夏”的名字误印成“失夏”。朱夏先生看到后,戏作打油诗一首:
铮铮脊骨何曾断,
小小头颅尚喜留。
从此金陵无酷暑,
送春归去便迎秋。
朱先生此诗之意妙趣横生:你们抽掉了我好端端的脊骨(朱字抽掉中间一竖成“失”),好在头颅还为我留下(朱和失二字上部相同)。如此甚好,从此人称“三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南京古称金陵),夏天失掉了,春天过后便可“迎秋”。从诗中可以看出朱夏先生的境界、学识和风趣幽默的性格。
笔者手头还有这样一首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
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
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是嘲笑那些乱去题壁的狗屁诗人的。第一句闲闲道来,似乎平平无奇,但已寓有挖苦“诗人”的伏笔;第二句就奇峰突起了,怎的诗人会有“丈八长”呢?令你非追下文不可。三四两句自问自答,层层推进。结句画龙点睛,令人恍然失笑。这首打油诗层次分明、结构严密,而又深得“文似看山不喜平”之妙也。
(编辑 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