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甘不共苦:带着亲人投资掉得大

  如果您有幸投资了一个好项目,本文的建议是:“你就闷声发大财,一边偷着乐。即便是最好的亲戚朋友也不要轻易告知。”如果你无视这条“军规”,一旦项目失败,你自己亏损事小,那亲情撕裂、四面楚歌的滋味,会让你感受什么叫生不如死!

  

  做人不忘本:亲情如此催生“家族好人”!

  

  2008年春节前夕,30多岁的李劭军开着崭新的德产速腾,携妻带子从武汉赶回老家黄石市大基铺镇三角村过春节。

  年饭上,李劭军的父亲李庚红当着全家人的面夸他:“这几年你买房买车,几个兄弟姐妹就数你有出息啊!” “爸爸,你真会开玩笑,不买房我们住哪啊?买车是因为上班远,主要是想图个方便!”李劭军不想张扬,便谦虚地说。

  李庚红知道儿子劭军这几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是靠工资,而是在做一些实业投资。对儿子的情况,父亲多少有些了解,因为儿子乔迁后,每年都会接他和老伴到武汉去小住一段时间。

  他叹了口气说:“你小子小日子过好了,我们全家都高兴,可做人不能忘本啊!你几个兄弟姐妹你总得帮帮吧!你这些年做的投资很赚钱,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想到你的几个兄弟姐妹,就知道闷声发大财!当年你考上大学,多亏了你的兄弟姐妹打工给你筹学费。”

  李劭军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为了供李劭军上大学,不仅哥哥姐姐拿出了打工攒下的钱,弟弟妹妹也辍学外出打工。1998年,23岁的李劭军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到政府机关上班,2000年和当医生的女友张雯结婚。

  “兄弟姐妹当年对我的帮助,我哪敢忘啊!爸,这几年我是投资赚了点钱,但投资有收益,也有风险的。”李劭军不想全家跟着他一起去冒险。

  结婚后,从小就受穷的李劭军节衣缩食,在老婆的带动下,小两口利用业余时间搞第二职业攒钱。到2005年,小两口还真攒下了35万元,那时武汉的房子均价在3000元左右,夫妇俩一合计,就拿出10万首付,另外再贷款20万,买了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剩下的25万,投资入股张雯弟弟张岭开的保健品公司,每年按股分红。

  这些年,张岭的生意顺风顺水,邵军每年光分红就达投资的25%,四年下来,劭军的25万就变成了50多万,有了钱的李劭军便买车代步,成了家族里最有钱的人。

  父亲开完炮,母亲竟开始抹起眼泪,哥哥嫂子、弟弟妹妹都看着劭军表态。劭军瞄了媳妇一眼说:“这事我不能马上做主,回去后再商量商量。”

  “一个大老爷们在媳妇面前就做不了主,还算什么男人!”劭军话音刚落,没多少文化的母亲竟冷不丁“蹦”出一句,让媳妇张雯感觉尴尬万分。

  “老婆子,你这话说哪去了?劭军和他媳妇知道该怎么办!”父亲话音刚落,母亲自知话没说好,便知趣地进厨房刷碗去了。

  从那天开始,媳妇便“悄悄”催劭军回武汉。往年都要过完初四才回武汉,但劭军耐不住媳妇的催促,只好年初三提前启程。

  临走时,父母、兄弟姐妹从各自家里拿出大包小包的礼品,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透过车窗,望着头发花白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劭军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回到武汉,张雯发牢骚:“这次回去,你家可让我长见识了!”“什么长见识啊?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说话不要夹枪带棒、阴阳怪气的!”劭军很“男人”地教训老婆。

  “你让他们去投资,可我有话说在前头,投资生意肯定有风险的,一旦有风险,可别怪我们!”张雯一句话,把劭军噎得一路哑然。

  面对张雯的大嘴巴实话,劭军也没了主意!

  

   悲哀!投资盈亏竟是亲情“晴雨表”!

  

  2008年3月,正在犹豫不决的劭军接到哥哥的电话:“妈妈低血糖下楼梯摔倒住院了,腰给摔骨折了,你赶紧回来一趟!”

  那次母亲住院,父亲以其他兄弟姐妹家境不好为由,以看似商量其实命令的口气,请劭军将住院费全部埋单,末了还加一句:“春节那事,你可别不当回事!如果你兄弟姐妹日子好过了,你不就能少点拖累吗?”

  “爸,不是我不帮,投资是有风险的!”劭军解释说。

  “投资有风险,谁不知道,吃饭也有被噎死的。你文化比我们高,见过世面,脑子灵活,只要你看准了就行,兄弟姐妹不信你还信谁?”李庚红一句话把劭军噎得半天说不出话。

  见父亲这么一说,其他兄弟姐妹也跟着附和:“就是,你这几年不是都赚了吗?难道一轮到我们就不行啦?岂有此理!” “你可是上过正规大学的知识分子,信息比我们多,你还在政府机关上班,我们不信你信谁呢?”兄弟姐妹七嘴八舌,但言语中透着巨大的信任,不禁让劭军有点飘飘然。

  恰巧那段时间,张岭的公司发展势头不错,正准备代理广东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新产品,也正需要买下湖北的代理权。一边是公司急需用钱,一边是亲情的催促,于是,2008年4月8日,经过劭军的穿针引线,父母5万,哥哥8万,姐姐7万,弟弟6万,妹妹6万,一共凑了32万给公司。别看每家投资数额不多,但那是每个家庭的大部分积蓄。那天每家派了代表到武汉,公司给每家都打借条,约定年息25%,每年支付一次。

  一晃一年过去了,2009年4月9日,公司财务将利息如期打到劭军家人的账户上,父母投资利息是1.25万,哥哥投资利息是2万,其他兄弟姐妹也不例外,他们收到利息后,感谢电话和短信马上纷至沓来!

  “谢谢弟弟,这一年的利息比我全年工资还要高呢。看来我当年全力支持你读书,还真是英明啊!”姐姐的感谢,让劭军不知道说“谢谢”还是“不用谢”,只得连声道:“是!是!”

  不久,弟弟打电话来:“利息收到了,谢谢大哥,我还想追加点钱行吗?”弟弟的话,让劭军心里一紧,马上婉言谢绝。

  最后,父亲像“邀功”似的打来电话:“劭军啊,我就知道你行,‘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老话没说错啊。不是我的主意,哪有今天我们全家的收获啊!”

  初战告捷,一片赞誉声中,劭军不由得沾沾自喜。自己有了出息,没有像大人物那样回报父老乡亲,但总算回报了兄弟姐妹一把!

  一晃一年又过去了,2010年4月17日,那段时间公司投入大,需要资金周转,支付利息拖延了几天,而且从财务周转上看,公司决定暂按15%支付利息,剩下的利息以后再付,打款时,财务会计打电话对每家作了说明,请求理解,共渡难关。

  利息支付后,跟上年完全不一样,劭军没收到兄弟姐妹的感谢电话。

  一个星期后,父亲打来电话开门见山:“借条上利息不是说好的吗?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