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时,早就听人说在美国看病多么方便容易,多么便宜省钱,几元钱就可以看病拿药,医药费都由美国政府埋单,让人以为美国是一个医疗保险制度十分完善的国家,简直是福利天堂。可我来到美国后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以讹传讹的一面之词。在美国看病究竟是易是难?美国医疗费究竟是贵是贱?美国医保究竟保护哪些人?且看本人在美国的切身经历……
天方夜谭:拔根鱼刺8500美元
来到美国的人都知道,第一件事必须尽快买医疗保险。如果仗着自己年轻体壮,又舍不得每年数千美元的保险费,怀着侥幸心理“苟且偷生”,万一某天你和医院搭上不解之缘,那就亏大了。先说一个“血淋淋”的案例。2009年11月,我在休斯顿认识了刚刚嫁到美国的梅。一天,梅在做菜切土豆时,不小心将左手食指的指甲盖削掉了半边,当时鲜血淋漓,她的白人先生吓得赶紧带她去医院看急诊。
几天后,梅打电话给我,连声惊呼:“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看个手指花了1500多美元,天哪!这哪里是看病,简直是抢钱啊!我老公正准备换工作,家庭保险还没来得及买,这钱只能我们自己掏,多冤哪!早知道,我自己在家用酒精消消毒,包扎一下就好了……”梅懊恼不已。我不禁暗自庆幸——有一次我也切破了手指,鲜血直流,但我没去医院,而是自己冲洗了一下伤口,贴上了创可贴,几天后就长好了。
无独有偶。一个周末,我和先生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太太琳达做了一条清蒸鱼,结果琳达在吃鱼时,不小心被一根鱼刺卡住了!她按照中国人的做法,又是喝醋,又是吞饭咽菜,折腾了两三个小时,毫不见效,喉咙却越来越痛,只好去医院挂急诊。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是,医生一开始怎么也找不到那根鱼刺,于是要求琳达住院,然后又是做X光透视,又是CT扫描,最后还打了麻药,折腾了一天半,才终于从咽喉深处取出了那根不到2厘米的小鱼刺。
几天后,琳达收到账单,立马惊呆了:总共花去8500美元!而更不幸的是,琳达刚刚失业,她原先在单位买的全家险也随之失效,而她的先生还没来得及在单位里申请全家保险,这个不幸事件刚好发生在这个“巧合”的时间里。琳达对此直哀叹:“在美国生活,最好是金刚不坏之身。”
难怪我刚到美国时,先生就立即给我买了部分医疗保险。当时因我不是美国公民,且来美时间较短,只能买简单险种,所以保险费用也较高。我一开始还觉得先生过于杞人忧天,我身体健康,无病无痛,为何花那冤枉钱?可先生却说:“在美国生活,不能一日无保险,等到你需要医疗保险的时候,再办就来不及了。”虽然我一再祈祷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千万不要和美国的医院有任何瓜葛。可人算不如天算,我到美国2个月后,就不幸和医院打起来交道。而且事实证明,幸亏了先生的先见之明,否则我也会自己为巨额医药费埋单。
惜时如金:等待2小时看病3分钟
2010年1月初,我感到胃部不适,先生带我去看了一个家庭医生,花了50元挂号费,家庭医生对我进行了一番简单的“望闻问切”后,便建议我去看专科医生。在美国,所谓家庭医生,即类似于国内的社区医生,小病小痛先找他们,若是他们无法医治,再推荐给专科医生或大医院。据内行人透露,家庭医生是美国持照医生与保险公司相互勾结、保证彼此利益的一个产物。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即便你购买了医疗保险,除非是患了急性病,否则,没有家庭医生的许可,自行前往医院看病,可能会导致医疗费用全部自理的恶果。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美国看病,必须先和医院电话预约,短则三五天便可去看医生,长则等待两三个月。我曾听说过一个悲哀的真实故事:前几年,一个朋友的七旬父母从南京移民来美,本想在美国安享晚年。谁知,老太太来美后长期发烧、咳嗽胸闷,看过急诊也无好转,家人与医生预约看病需等2个月,结果没到1个月,老太太便一命归西。这个悲剧故事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医疗制度的某些弊端。
美国有很多私人诊所和私立医院,预约看病的时间比较短,但费用很昂贵,而且私人诊所只接待有医疗保险者,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对不起,请去公立医院耐心排队等待吧!美国的公立医院都是为65岁以上的老人和低收入人群服务的,包括没有参加医保的和低医保人群,还有少数族裔和部分弱势群体,因此医疗费十分便宜,有些州挂号只需3美元,拿药只需8美元,有些州甚至全部免费。但去公立医院看病的最大弊端就是预约等待的时间十分漫长,急病患者甚至等不到见医就已一命归西,就像那个不幸的南京老太太一样。但也有例外,凡由救护车拉进急诊室、生命垂危的病人,医生也会闻风而动,救死扶伤,就像影视剧中见到的那样。但如果你没有生命危险,即使去了急诊室,也得慢慢排队等待。
比如我的胃病,就是预约了2周后才得以见医,这是一家私人诊所,Doctor(医生)姓杨,是得州著名的圣卢克医疗中心的医学教授。那天我等候了2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Doctor杨,他在简单地询问过我的病情后,让我躺在病床上,例行公事地按了按我的胃部,拿起听筒听了听,很快便下了结论:“可能是胃酸过多,胃液逆流,我给你安排作一次胃镜检查,同时抽血化验是否有面筋过敏症。”说罢就率先走出了诊室。“这么快就结束了?等了2小时,看病就3分钟?”我纳闷极了。陪同我的先生小声说:“时间就是金钱,人家当然不会在一个病人身上浪费时间,外面还有很多病人呢。”
就这短短3分钟,我们花去了370美元。其中50美元挂号费,120美元抽血费(化验费另算),200美元胃镜检查费。而这之中,还不包括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给医生的费用,医生将另给保险公司寄账单。由此可见,美国医生果真是外界所传的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
一周后作胃镜检查时,我又了解到一个“美国特色”:美国很多私人医生或医院为了节约成本,都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需要时,就去专门的医疗器械租赁公司租用。医疗设备制造商也很乐于将设备卖给租赁公司,这样他们不用在设备销售上花费太多精力,从而将心思放在了科研上。而医院某些过剩的医疗器械,也可以委托租赁公司,将其出租给需要这些设备的其他医院,以此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咄咄怪事:相同药品三种价
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科技确实比国内的更先进,更高端。虽然美国医生看病如抢钱,但对病人的关怀却更到位、更贴心、更人性。即使是做胃镜这样的“小儿科”,医护人员都会一丝不苟:让病人换上病号服,戴上无菌帽,穿上一次性袜套,躺在带轮子的病床上推入检查室。然后量血压、接上心电图、打上麻药点滴,其严谨态度不亚于一场性命攸关的大手术。检查结束,等病人从麻醉中醒来后,医护人员会让病人坐在轮椅上推出医院大门,直到将病人送上车为止。因为,病人在他们的医院里打过麻药,万一在他们的医院里摔倒发生意外,那么医院必须承担全责。做胃镜那天,我便有幸享受了这么一回“贵宾病人”待遇。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