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堂的语言

  玩火者必自焚,算人者必被人算。    出版商陶海像往常一样,午休前靠在高级沙发上,边喝着浓浓的咖啡,边翻阅着一些杂志。  陶海经常这样对自己说,获得信息是事业发展的条件。而有利的信息常常出现在

  玩火者必自焚,算人者必被人算。
  
  出版商陶海像往常一样,午休前靠在高级沙发上,边喝着浓浓的咖啡,边翻阅着一些杂志。
  陶海经常这样对自己说,获得信息是事业发展的条件。而有利的信息常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上,陶海这样认为。他是个把经商触角伸向各种传播媒介的精明的人。
  陶海把头枕在沙发的扶手上,细细地咀嚼着杂志里面的文章,偶尔挺身起来喝一口咖啡,当他翻到38页的时候,他的视线被一则“征友”广告吸引住了:
  本人年方二十,能歌善舞,尤其酷爱文学,不幸身患血癌,医生断定至多只能再活三个月。只因我留恋和美人间,有意寻觅余生挚友,来函请寄××省××市政四街14号院3-28文淑收,邮编:450003。
  这则广告的内容很快在陶海的脑中开始了再组织:一个不幸而才情的姑娘,她肯定有很多真心的话要讲。我何不写封信给她,如若能与她经常联系,她三个月的回信大概够得上出一本小册子吧。现在的书本市场上什么书都有,就是缺少这种描写垂死者内心世界的书。芸芸众生,谁不对死亡充满好奇与敬畏呢?如果真能把她最后的语言出版成册,我也算是为一个不幸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陶海就是这样的善于抓住机会。
  于是他一骨碌从沙发上坐起来,摊开信纸,马上给那个可怜的姑娘写了一封信。当然出版商陶海也是个善于使文弄墨的人。一封信洋洋洒洒,不但语言上能使人感到温暖,而且句句都足以引出看信人的心声。
  十天之后,陶海收到了文淑的回信,长长的,清秀的笔迹,深切动人的语言,字字句句充满对生的渴望和人世的祝福。陶海欣喜于文淑回信的内容不出他的所料。
  通信继续。陶海在做着其他事务的同时,有规律地给那姑娘写信。不知不觉中,陶海好像被什么东西感化着,使他成为一个超出他原来的打算、充满劝慰热情的感化者。
  姑娘的回信有增无减,有时甚至一连就来了好几封。不幸的人,她可能正赶着把她的希望、迷惘、自信、困惑,这些生动的思想提升为一种余生的价值寄予她认为是挚友的陶海。
  三个月里,陶海同样给她写了很多很多的信。
  三个月的时间将要结束了,文淑在最后一封充满哀诉的信中告诉陶海:她的病情再次恶化,不日将离开人间。
  出版商陶海看完那封信,心情沉重起来,好像他真的将要失去一个挚友。他再一次给文淑写了一封快信,信中有一句话:不幸的朋友,你是上帝钟爱的人,上帝钟爱的人总是走得匆忙。
  接下来的日子里,出版商陶海就再也没有收到文淑的来信了。陶海想,她大概已经离开人世了。于是,陶海就开始着手编撰文淑的来信。
  正当陶海要把文淑的文稿付梓之时,他收到了一封陌生的来信,信中写道:
  敬爱的作者,您好!现敬献大作样书一册及稿费五万元。能将您安慰垂死者的信结集出版,是我社的荣幸。我是一个出版商,文淑是我的女儿,不过她八岁时就因患了白血病而离开我们了。我之所以用我的女儿的不幸来招引您的同情,纯属无奈。近几年来,我的出版业生意萧条。我突发奇想,只是为了解救我的近于倒闭的出版社,我希望您不要把我的举措视为一种欺骗行为。您是个善良的人,几近像您最后一封信中提到的钟爱我女儿的上帝。由此得到的启发,我给您的书信集取名为《来自天堂的语言》。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该书首次出版已被抢购一空。谢谢您救了我的出版社!
  胡道良//摘自《小说选刊》2010年第3期,
  樊晓振/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