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水

  陕西碗碗腔的重头戏是《金琬钗》,唱碗碗腔的,不会这出戏等于不会唱碗碗腔。头一折就是“借水”——博陵秀才崔护长安赶考落榜,心绪烦乱,到城外游玩散心。到了樊川,正值清明天气,桃花红杏花白,景致很美。

  陕西的重头戏是《金琬钗》,唱的,不会这出戏等于不会唱。头一折就是“借水”——博陵秀才崔护长安赶考落榜,心绪烦乱,到城外游玩散心。到了樊川,正值清明天气,桃花红杏花白,景致很美。崔秀才走累了、渴了,就到一户人家去借水。这家人只有一个小姑娘桃小春在家,青年男女见面不便,隔着门缝就把一碗水借给崔秀才了。但就在那一刹那,两个人,隔着柴门相互一看,心里怦怦地跳。来电了——于是,一段生死爱情就产生了。桃小春因为思念崔秀才抑郁而死。崔秀才次年再来,见佳人已逝,十分伤感,写下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千古名句。
  其实,崔秀才与桃小春的故事是后人编的。后人看这首诗,总觉得里面没有故事说不过去,于是就给崔护这首诗编了一个故事,曲折离奇,加上神幻,十分好看。
  现在的人,大约不知道旅途中向人借水的事儿了。生活的方便,物质的丰富,将诗意排挤净尽了。
  另一则借水的故事,是别人对我讲的。有位风水先生,在山里走了几天几夜,迷了路,饥渴疲惫。终于从山上转出来,走到山下小村,气喘吁吁地叩开一户农家柴门。一农妇正忙家务,见陌生人叩门,将他让了进去。风水先生:“大嫂,能不能讨碗水喝?”村妇用葫芦瓢舀了一瓢水,刚要递给他,问:“你怎么气喘吁吁的?”先生说:“在山里迷了路,又急又累、又饥又渴,嗓子眼都冒烟了!”村妇听罢,转身从身边的草料筐里,抓了一把喂驴的干草扔到瓢里,将水瓢递给先生。先生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但是,面对一瓢清水,他还是接过来,慢慢地吹着驴草,小心地喝了起来。
  在农家住了几天,农家待他倒是十分周到热情,是一户淳朴善良的人家。
  先生在附近看中了两块风水宝地,临告辞,他为感谢农家的招待,作为报答,但因心中耿耿于怀那把驴草,就将次一点的那块地指给农家:这是块风水宝地,将先人葬于此,家必兴旺。
  十多年过去了,双方音信全无。风水先生有一次路过该地,见一户高宅大院的人家正在办喜事,一问,方知是本地最大的富户。先生上门,正见着当家主妇,双方都认出来了:正是当年招待先生的那户农家,那农妇成了阔老太太。
  老太太对先生当年的指点十分感激,宾主晤谈极欢,先生忍不住问:大嫂,当年刚一见面,您为何待我那么刻薄?给我的水瓢里撒了一把驴草?
  妇人一愣,继而大笑:先生误会了!您不是气喘吁吁,说自己又饥又渴、嗓子都冒烟了吗?我要是把水瓢递给您,您大口地喝凉水,那不把肺喝炸了?给水里撒点东西,是为了让您慢慢地小口喝……
  话未了,风水先生已泪流满面。
  风水先生姓邵,名雍,世称康节先生,北宋理学家。
  刘二虎//摘自2010年4月14日《深圳商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