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硬寨,打死仗

  孔明借箭,奇兵制胜。这是令人钦羡的传奇故事,每个人都想快速成功,但很遗憾,我认为成功没有快捷方式,不能速成。以前我碰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想创办新事业,由于生意模式相当有想象力,再加上他精明能

  孔明借箭,奇兵制胜。这是令人钦羡的传奇故事,每个人都想快速成功,但很遗憾,我认为成功没有快捷方式,不能速成。以前我碰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想创办新事业,由于生意模式相当有想象力,再加上他精明能干,因此所需要的资金很快就筹齐了,我有幸也是其中一个共襄盛举者。不过就在最后公司即将成立的时候,我发觉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实际出钱投资,只以技术及能力做价,取得部分股权。
  对这种做法,我完全不能认同,我要求这位年轻人也多少出一些钱。因为如果他没有真的把钱投进来,代表他的决心不够;如果赔钱,也缺乏感同身受的痛苦。在我的坚持下,他终于同意出了一小笔投资,金额不大,但对他而言,已足以形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有助于他的全力投入。
  把自己置于不能回头的境地,这是我一向的工作习惯,因为这样,我才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寇”,完全处在拼命的状态。而每当身处这种情境时,我是异常的兴奋与冷静,因为我知道在绝境中只有冷静才有机会奋力一搏。因此,对任何事我都做最坏的打算,做最深的准备。绝不花拳绣腿,把基本功做足、做实。这时候工作与我完全融为一体,事情的成败也就是我的成败。而要创造这种境界,公司中怎能没有我自己的钱呢?玩的是别人的钱,没有切身感,当然不会进入天人合一的情境。
  本来我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性格,后来我读到清末领袖曾国藩的著作,其中提到如何从非正规军的乡勇,转变成为打败太平天国军的主力,其关键的作战逻辑便是“扎硬寨,打”。湘军的营寨有三层防御:深沟、竹堑、坚壁清野,让敌人完全没有轻越雷池的机会。而“打”则代表领军者的决心,乡勇投军,完全是为了成就功名时的荣华富贵,唯有胜利才能拥有一切,因而每个人都抱着必死之心以求胜。这是湘军经常能以寡击众,并成为清末安乡定国的主力军队的原因。
  而“扎硬寨,打”这句话把我破釜沉舟、全力以赴、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工作逻辑,给出了最简单有力的注解。
  这其中蕴涵了几层的意义:第一,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第二,任何事做最坏的打算,先把失败想清楚,甚至先把“后事”也料理了,然后方可全心全意打仗。第三,认同天下没有容易做的事,任何事只有彻底做到时,才可能有成果,这些都是“扎硬寨,打死仗”的基本理念。和它相对的,是“轻松做,走快捷方式”,当大多数人想去走快捷方式时,全力以赴的人成功的几率就变大了!
  石仪//摘自2010年3月12日《第一财经周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