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走红网络。网友们纷纷跟帖、投票,自嘲当年写过的很傻很天真的作文。 80后作文必杀句 此帖的发起人是林嫣,生于1982年,在一家新媒体
最近,一篇名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走红网络。网友们纷纷跟帖、投票,自嘲当年写过的很傻很天真的作文。
80后作文必杀句
此帖的发起人是林嫣,生于1982年,在一家新媒体工作,她从当年的作文簿里总结出当年屡试不爽的二十多条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马路边捡到1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
网友们评出当年作文簿上出镜率最高的话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其他选项还包括——“我爱我家,更爱我伟大的祖国”;“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谢,我叫红领巾……”;“举例子: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在灯光下,看着妈妈的白发,我……泪流满面……我一定要……”
投票所在的网站主流注册会员多是80后,受过良好教育。这一代人的思想成型史高度相似,基本都出现过相同的条件反射症状——说开会就想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想起张海迪姐姐就满怀愧疚;而长大了的他们却大都摆出清算与自嘲的架势回忆当年,恨不得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重活一次。
这是一种奇特的成长历程,一代人显示成熟的标志性举动,是迫不及待地颠覆自己的过去。绝大多数同龄人——包括林嫣,都承认自己当年既没捡到过一毛钱,也没砸过“心爱的小猪存钱罐”,事实上也不需要砸,“小猪”屁屁下都设有活塞。
在林嫣看来,这些“用力过猛”的表达,在当年“是必须的”。眼下,社会宽容度更为充裕的90后们的作文似乎更放松与自我,作文簿中开始出现难以识别的“火星文”及网络用语。但当被置于原则性问题前,“老一辈”们又发现,成长于同一套思想规训体制下不同年代的人,又会迅速达成高度一致。
好“叔叔”坏“叔叔”
201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一等作文的评分标准仍旧强调“思想向上”。
林嫣留心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其间不乏形象高大全的“叔叔”——得到好心人帮助,转身到五星红旗下敬礼的哑巴叔叔;奋不顾身跳入激流抢救国家财产的某叔叔;卖茶叶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邻居叔叔……“叔叔”形象是过去30年中国中小学生命题作文写得最多的对象之一。
林嫣记忆中的语文课本上的“叔叔”总是浓眉大眼,还总射出坚毅或凝重的眼神,衣着朴素,永远系着风纪扣。这造型和“叔叔”早年的人生追求有关,他要么在帮老奶奶买车票,要么在帮阿姨追小偷,必要时,还要献出宝贵生命。
令林嫣印象最深的是,一对“百无聊赖”的男女在公园里谈恋爱的场景,被作家茅盾写入散文《风景谈》,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作为对比,茅盾赞扬了公园里另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在争分夺秒地埋头看书,“追求革命真理”。
有鲜明说教色彩的“叔叔”中还囊括了外籍人士,他们通常散落于各种作文选编及微型传记类选集。比如,令林嫣纠结不已的,伟大的科学家“叔叔”爱迪生,结婚前几小时居然消失了,家人费尽周折才找到了新郎,原来,这位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科学家竟然忘记了婚礼……
不过,在过去30年中,“叔叔”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渐渐放松,不老绷着,偶尔也可以有缺点,但不能犯原则性错误。
2004年,写下以下这个故事的高考生作文被判了零分:一个在登山时遇到暴风雪的年轻人,因认为自己没能力救出同伴而选择独自离开。
作文教会了中国人说谎?
多年后,上述这些课文及文章,被披露为虚构或经过“深度加工”。
80后韩寒在博客中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这句话触动了林嫣的心。
在林嫣印象中,似乎从不关心那些过于戏剧的情节是否真的发生过。
时任班级语文课代表的林嫣的思想却时常跟不上“主流”。写课文《雷雨》读后感时,她认为周朴园对女仆侍萍是怀有真挚爱情的,只不过更多是一种“相见不如怀念”的复杂情愫。
作文点评课上,林嫣的作文遭勒令重写。开头改成了:“作为脱胎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周朴园天生地带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工作后,林嫣发现,90后、00后们思想的被规训至今仍然普遍存在。
她去年一次无果的采访也与一篇“失败”作文有关。厦门一名90年代末出生的小学生写革命烈士“叔叔”时,批评“有些政府官员、学校领导在烈士墓前流着鳄鱼的眼泪,猫哭耗子假慈悲!而不顾我们孩子们心里真正的想法以及教育效果”。愤怒的母亲将这篇被判为零分的作文传至网络后,却婉拒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孩子还没毕业,这可以理解吧?”
说真话的日记
林嫣至今仍坚持写日记,这一习惯源于初中,起初是记录些“琐碎、意义渺小、不够格写入作文”的事情,后来越来越多的是没法写入作文的“真心话”——
比如,对徐志摩、戴望舒、郁达夫被历史教科书冷落于角落的看法;对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美轰炸后,一些大学生上午游行反美,下午排队等签证的看法……
按林嫣的说法,他们这一代人几乎是在双重人格的塑造中成长起来的。
1998年,林嫣念高一,认识了刚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韩寒。这个同龄人居然得以完全自由地生长,他宣称只感谢两个人,“一是我自己,读许多书;二是我父亲,允许我读许多书”。
始于1998年的新概念作文是作文改革中的颠覆性突破,其出题方式颇为搞怪,比如,拿个苹果咬了一下,放在桌上,就让学生写;诱惑也极大,一等奖获得者可免试进名校。不过,2001年始,教育部叫停一等奖免试入名校的资格,新概念渐次淡出主流视线。
林嫣的老师也从不鼓励学生分心参加新概念,“那是剑走偏锋,那个韩寒,张狂几年也就消停了。他的狂,在中国没有生存土壤。”
2001年,林嫣考入北京某名校中文系,自以为从此“重获新生”。她刻意找寻那些被中学历史教科书“文学与艺术”部分所冷落、隐去或否定的作家作品。她发现周围有着相似逆反强迫症状的同学比比皆是。“肯定过去否定的,否定过去肯定的,”林嫣说,“我们真是奇特的一代。”
但两件事情让她产生怀疑,历经多年,是否还真能将曾经分裂的自己合二为一?
一件是她刚进大一时发生的9·11事件,学生食堂里的电视新闻每播到那段“美帝国主义”标志性建筑被毁的惨烈景象,偌大的食堂总会迸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另一件是研究生即将毕业时,合肥数以千计的年轻人涌向法资超市家乐福门前抗议,示威者打出各种口号,其中一条是“牛鬼蛇神现出原形”。
林嫣得知,一位67岁的邢台老师退休后,专门办起了作文班,“我们已经没有信仰,绝不能没有灵魂。教作文,还要安顿孩子们的灵魂。”他说。
一直在作文里坚持说真话的韩寒,不仅“生存”下来了,还以一个真诚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入选数家媒体的年度人物。林嫣最喜欢其中一句致敬词:“他的故事,是过去十年中的美好的一部分。”
林嫣仍然在写日记,作为一名新派媒体的记者,她与同事们在工作中仍会经常碰到说真话还是假话的困惑。而那些对“作文必杀结尾句”调查深有同感的回帖和自嘲,也不再像刚开始时让林嫣那么兴奋。她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即使现在,面对现实利益时说真话还是假话的试探,许多人似乎总在写当年的“作文”。
不过,最近她发现,在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当压抑许久的真话终于找到渠道表达出来时,即使是不堪的真话,也被视为稀缺资源。
张紫仪//摘自2010年4月1日《南方周末》
本刊有删改,何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