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等的不是灵魂◎文/黄小平我有一位作家朋友,他认为,现代人太功利、太浮躁,他劝诫人们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等一等落在身后的灵魂。但在我看来,我们要等的,不是灵魂,因为在前面一路狂奔不止的,正
我们要等的不是灵魂
◎文/黄小平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他认为,现代人太功利、太浮躁,他劝诫人们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等一等落在身后的灵魂。
但在我看来,我们要等的,不是灵魂,因为在前面一路狂奔不止的,正是我们焦躁不安的灵魂啊。
我们要等的,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灵魂慢下来,等一等落在身后那疲于奔命的脚步和身躯。
于道//摘自2010年12月27日《广州日报》/
值得
编译/李冬梅
政府决定成立少年感化所,并请来了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论证。在论证会上,教育家慷慨陈词,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些问题,号召感化所里要实行人性化教育,要求在感化所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要善待,温暖孩子。
最后,教育家说:“如果有一个失足少年能在我们的感召下回归社会,那我们就有理由认为,我们投入到这个感化所的所有努力和心血都没有白费。”
这时,一位与会者问:“您没弄错吧?我们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只为了挽救一个孩子,值得吗?”
“那如果这个孩子是您的呢?”教育家反问。
周西河//荐/
寻找伯乐
◎文/徐长顺
有三匹马结伴同行,一起去找伯乐。
红马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因为所到之处他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他选择一家住了下来,自然不想再跑远路去寻找伯乐了。
黄马路上遇到一位农民,农民说:“跟我回家吧,让你吃好的喝好的。”“要我帮你做事吗?”“不会很苦的,放心。”黄马在农民家拉车,两三天才上一次城。他也不再想跑遥远的路,去寻找传说中的伯乐了。
只有黑马,一直寻找着,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吃了无人知道的苦,终于见到了伯乐。伯乐说:“你的精神就足以说明你是千里马。”
夏天//摘自2010年12月20日《新民晚报》/
每个人都有一只
◎文\赵 恺
1912年。春天。四十九岁的西班牙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国美学的开创者桑塔亚纳在哈佛大学讲课。突然,一只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
离开讲台走到窗口,桑塔亚纳被这只小鸟打动了。
这是一只,除了金银相间的胸毛,通体的蓝色,像天空,像大海,像一颗镶嵌在海天之间的蓝钻石。那种蓝,蓝得让人不敢直视。
声音也是蓝的,它高贵典雅,斑斓辉煌,仿佛一曲活力奔放的《蓝色多瑙河》。
伫立在蓝色时空,哲学家仿佛一尊雕塑。许久,桑塔亚纳才转向学生。面对学生,沉默不语。许久,他才轻轻地说:“对不起,同学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说完,他庄重而又飘逸地走出教室,跟在后面走向森林。
在即将步入森林之一瞬蓦然回首,他看见身后远远的、远远的,跟随着他的一群学生,桑塔亚纳热泪纵横不能自已。
风吹动他的衣襟像扇动羽翼,吹动他的头发像放飞思想。舒展双臂扑向孩子,桑塔亚纳高声呼唤:我亲爱的们啊……
桑塔亚纳离别了哈佛,离别了美国,跟随那只知更鸟飞翔在他的自然美学里。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知更鸟。
心,是鸟巢。
赵泰豪//摘自2010年12月28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