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名利不能提供长久的推动力

丘成桐名利不能提供长久的推动力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日前摘得2010年沃尔夫数学大奖,这位33岁就已获得菲尔兹奖、45岁获得克雷福特奖的华人数学家,如今已囊括了数学界三大奖项,成为全世界第2位三

丘成桐名利不能提供长久的推动力

美籍华人家丘成桐日前摘得2010年沃尔夫大奖,这位33岁就已获得菲尔兹奖、45岁获得克雷福特奖的华人家,如今已囊括了数学界三大奖项,成为全世界第2位三奖并获的数学家。

丘成桐是客家人,生于广东汕头,长于香港。14岁丧父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终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后到美国攻读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作为基础学科,数学是生涩的,能坚持到最后并做出成果的人寥寥无几。天分与勤奋,使丘成桐不仅完成了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而且将几何分支学建立成一个独立学科,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工具。

丘成桐不仅长期引导着世界数学发展的潮流,还一直关心着中国数学的进步。他培养了众多的华人数学家,学生遍布海内外。“做学问总是要培养后继者,对我来讲,帮助年轻人上进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丘成桐决定把沃尔夫数学奖奖金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用以培养数学新人。虽然自己已经成为数学领域的“得奖专业户”,但他认为名利是不能提供长久的推动力的。“从事科学工作如果不是真有兴趣,名利可以刺激你一下,但不可能会有很深刻的成就。”他还因此反对中国的“奥数”,“中国很多学生不是凭着兴趣,而是为了考奥数才去学奥数,得奖后便飘飘然,以为关于数学什么都懂了,进入大学很多基本课程不愿意学习,奥数金牌反而害了他们。”

“我没有兴趣做官,也没有兴趣求名求利,事业是我最大的爱好。”已年逾六旬的丘成桐,如今非常喜欢跟家人一起旅游,闲暇时看看古文,写些诗词,自得其乐。

黄凤我不会离开

一次意外的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13岁的安徽女孩黄凤7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两次推板床来京为父求医,被誉为“英雄女孩”。

黄凤是安徽蚌埠人。在她5岁时,爸爸黄志仁在江苏打工,意外摔伤致高位截瘫,吃饭、穿衣、翻身都要依靠别人。一年后,妈妈向爸爸提出离婚。于是6岁的黄凤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一人照顾及失明的奶奶。

黄凤完全不懂医学常识,但她在精心照顾的过程中摸索出如何给翻身能又快又好,多久翻一次身父亲不会生病。而这些护理对一般家庭来说,往往是由3个人24小时轮流照顾才能达到。武警总医院神经干细胞科主任安沂华介绍,长期瘫痪卧床的患者极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黄志仁没有,“真是奇迹,这个孩子肯定特别用心。”

虽然生活窘迫,但黄凤没有放弃给爸爸治病的机会。2008年5月,黄凤用安了轮子的铁床推着父亲到了上海,四处打听给父亲治病的医院。没有钱住旅馆,黄凤和父亲、奶奶在天桥下栖身。2009年7月,黄凤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能够治疗高位截瘫,就辍学带着借来的钱,央求开车到办事的同乡捎带他们来京给父亲看病。没有钱做检查,没有钱住院,黄凤和父亲在徘徊了一个多月后,黯然回到安徽。

今年4月30日,黄凤用板床拉着爸爸再次来到北京。听说了黄凤的故事,武警总医院破例收治其父住院。目前,黄志仁已经接受了两次手术,病情得到明显改善。黄志仁的后续康复和治疗还需要十几万元。这对黄凤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曾经面对过父亲绝食自杀的黄凤谈及困难时没有一滴眼泪,她用与父亲一起绝食的方式换回了父亲的生命,这一次她依旧低着头,小声而坚定地说:“我不会离开爸爸的。”

冯思广 用生命改变飞行轨迹

2010年5月6日,济南空军某师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晚上20时51分,冯思广和张德山驾机起飞。21时30分,在第二次着陆连续起飞高度约50米时,发动机因机件故障突然停车。后舱张德山急促向地面报告“我停车了”。此时,飞机已飞临跑道南头拦阻网上空,所有条件均不具备迫降或再次开车,飞机坠毁已成定局,跳伞是唯一选择。指挥部迅即果断发出指令:跳伞!跳伞!

可机场前方就是一片人口密集区域,毗邻夜市、物流站,而且机上还有800公升的剩余燃油和温度高达700多度的发动机机体——时值晚上九点多钟,居民大多在家中休息,一旦坠入这里,飞机触地产生的跳跃、冲击、爆炸以及引发的大火等,将会把城区炸成一片火海。

就在这生死抉择瞬间,冯思广和张德山同时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强行将处于仰角状态的飞机迅速调整为俯角状态,迫使飞机缩短前冲距离,在机场内提前坠毁。看到飞行轨迹已避开居民区,两人才先后跳伞。

可是按照飞机座椅弹射程序,后舱先于前舱弹射,间隔为1.1秒。就在这1.1秒之间,先行跳出的后舱张德山跳伞成功。而前舱飞行员冯思广跳伞时飞机高度仅有32米,弹射后降落伞未张开即坠地,冯思广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冯思广小时就有飞天梦,高考那年他报考了飞行员,但未能如愿。从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冯思广参加了空军第三飞行学院的招飞考试,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飞行员。

冯思广和妻子田文君已于2009年8月领取了结婚证,可因为冯思广在加紧进行改装训练,婚礼迟迟未举行。在为冯思广举行的追悼会上,田文君给济南空军司令员敬了两个军礼,她说:“请司令员见证,今天就是我和思广的婚礼……这辈子,嫁给这样的飞行员不后悔……”

谷岳 搭往柏林的爱情便车

从北京前往柏林看望女友,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呢?职业旅行家谷岳的疯狂决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搭乘顺风车。

2009年6月8日,谷岳携朋友刘畅从北京出发,开始了前往德国的爱情便车之旅。在遭到过路司机30多次拒绝后,一位去石家庄的年轻男士终于让他们上了车。两人无比激动地钻进第一辆顺风车。河北、山西、陕西、甘肃……17天出了国境。进入俄语区,两人的语言不灵了。好在谷岳早托朋友备齐了俄语卡片:“我们俩要从中国搭车一路到德国/如果方便的话您能带我们一程吗/不好意思,我们可能没有钱给你,但是有香烟和微笑/非常感谢。”

谷岳还有拉拢当地居民的法宝——一台巴掌大的蓝牙打印机。给牧民拍下照片,现场打印出来,逗得牧民眼角褶子里都是开心。两人还在青年旅馆展示中国厨艺,做出的饭菜很快就被全部吃光。如此,他们免费搭车顺利了许多。

在土耳其,他们碰到了最热情的司机,半夜带着两人参观城市,并主动出钱给他们租住了个四星级宾馆。谷岳在日记里写道:“这就是为什么我热爱旅行,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可预知的事情,让我感受到在活着。”

2009年9月,谷岳和刘畅在德国和捷克交界处搭最后一辆车直达柏林,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友。

从北京出发,穿越13个国家,搭车88次,行进1.6万公里,这次北京—柏林的爱情之旅,谷岳花去3万多元。随身带的DV拍下的旅行纪录片将送去电视台播放,会有1万多元的收入。谷岳在房间内贴上一张《搭车去柏林》的宣传海报,上书两行小字:“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字数:2939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