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缺陷的人生才有质感

太刻意的健康、完美,往往缺乏真实的质感。太刻意的健康、完美,往往缺乏真实感,更不会有质感。我有一个朋友,经常指责他的女友生活态度不积极,凡事都不往好处想。他还参加了一个社团,那社团经常在周末

太刻意的、完美,往往缺乏的。

太刻意的、完美,往往缺乏感,更不会有。我有一个朋友,经常指责他的女友生活态度不积极,凡事都不往好处想。他还参加了一个,那经常在周末举办些活动,白天聚会,晚上观影;今天爬山,明天打沙排;这一次包饺子,下一次鹊桥会;这一周开表演培训班,下一次作家联谊会⋯⋯每次活动,大家欢呼、拥抱、兴高采烈、热泪盈眶。他拖了我们一起去,但我不免犯嘀咕,普通人周末不要睡懒觉么?不要去亲戚家转转么?不打打麻将么?不去商场血拼么?最不济,也可以在家里看看电视连续剧,怎么会有这么些时间来参加活动呢?

好几次被拉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却终于在那种过分、正常、阳光明媚的气氛里,在那些高呼着“爱”、“梦想”的桥段前败下阵来。听说后面还有到场人员上台表演和谈感受谈心得的项目,我和一同去的朋友因为被分在不同的小组里,说不上话,不得不在角落里互发着短信:“快走!”我们也知道这不礼貌,还是低着头从后门跑出去——外面商场在打折、火锅店需要抢座位。

凡事一旦“刻意”起来,立刻落入窠臼,“非要这样”和“非不这样”走的都是同一条路,迟早碰在一起。两种方式所付出的代价也完全一致,就是丧失感受。我从不敢反对健康明亮的生活和感情,但若这种生活是要以高度控制自己的身心感受、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为代价,那还不如不要。现代管理学倡导“管理”,而那些励志书刊励志乃至打鸡血般励志的男人女人的通病,就是竭力主张对人生进行管理,把所有的、感受都纳入同一轨道,最终消灭真实感受。

我们有时候会迷茫,有时候会绝望,有时也交流不畅,但恰恰是这些缺陷,让生活有了真实的。那点质感,是我们贪恋人生的全部因由。

何连友//摘自《家人》2009年第5期,胡凝/图

(字数:804 )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