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温宁,一位21岁的医科在读大学生,正躺在沙滩上,手里拎着冰啤酒,迎着正午刺眼的阳光撅着嘴微笑。
“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活吗?”他说道,接着灌下一大口酒。
这里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城的海滩,举目望去,温宁周围充斥着一群群身穿比基尼、沙滩裤、晒着古铜色肌肤的年轻人。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正享受着这每年3月为期一周的春假。
乍一看,2009年的春假似乎与往年并无不同,音乐电视频道在沙滩上搭建起了一座舞台,最火的说唱歌手正在赞美着金钱和权力。远处如火如荼的是La Vela,美国最大的迪厅,一共有11个不同风格的舞池,48个独立酒吧,可以同时容纳6000人。酒店的阳台上站满了光着膀子、大呼小叫的年轻人,像极了电视剧《越狱》里监狱暴动的情景。
可在这醉生梦死的背后,却藏着冰冷残酷的现实。
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峻,几乎每4人里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有220万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经济萧条后失去了工作,很显然,这些生于1977~1998之间、被称为Y时代的年轻人正面临着远比他们父母那代人悲观的就业环境。
他们中不乏无忧无虑者,“我并不担心,我只是来享受这美好的天气。”正在匹兹堡大学就读的夏侬说。她是典型美国中产阶级的后代,也是所谓“啃老族”的代表,因为家境殷实。
可是大部分的学生却没那么幸运。就业的压力与日俱增,上大学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美国大学的学费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不知不觉增长了4成,有近乎6成学生在毕业后依然承担着平均1.9万美元的学费债务。而在过去9年里,200万学生因为无法缴付学费而放弃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美国政府正为此感到深深的忧虑。就连在2007年就业率达到92%的法律学院毕业生,也在2009年遇到了麻烦,除了毕业后需要背负平均7.3万美元的学费债务外,那些往日能提供16万美元年薪的大律师事务所,也已停止或减少了招人名额。
麻省理工学院每年春季的招聘会通常都是用人单位排着队来找毕业生,可今年却明显冷清了许多。据统计,职位的提供数量有15%的下降,就连夏天的实习机会和起始工资也在缩减。
在国内就业市场如此疲软的情况之下,许多美国大学生选择了远渡重洋,到海外谋取工作。由前总统肯尼迪一手创立的和平队志愿者机构今年报名人数增加了16%,而加拿大的大学海外服务处志愿者机构也收到了两倍于2007年的美国大学生申请。
史黛丝·霍利斯—来自华纳威尔森大学的毕业生,正在积极申请和平队的海外志愿者项目,她认为借此可以与其他和平队队员之间建立人际关系,并且能向未来的雇主证明自己有更远大的人生目标。更重要的是,类似的经验会让自己在择业期间更胜一筹。
与此同时,去发展中国家教英语的工作也呈上升趋势。位于芝加哥的TESL(英语教学)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人数在过去的6个月里猛增了5成。
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发放简历,跨越半个城市甚至国家去参加毫无希望的面试的人,索性选择逆流而上,自己在家创业。
24岁的亚历克斯·安顿正是这样的典型。亚历克斯毕业于杜克大学的生物工程系,去年5月便被公司炒了鱿鱼,接着是连续几个月的苦苦求职,无任何回音。愤怒之余,他把注意力转向了神奇的海洋动物—水母。
亚历克斯住的公寓有6个室友,去年9月他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建造专门负责装水母的观赏型水族箱,并同时研究如何让这样脆弱的生物在封闭环境中长期生存。到目前为止,他已售出3个水族箱,其中一个卖给餐馆的价值2.5万美元。除此之外,他还着手开发自己的个人商业网站,顾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购买家庭版价值350元的小型水族箱。
当下的美国,有相当大部分的失业人员开始厌倦残酷的就业市场,投入到创业者的行列。对于这群人来说,经济上的萧条反而酝酿了发明创造的土壤。而当我们回望美国历史,这并不是头一回。个人电脑、罐头食品,甚至现在的网络巨头谷歌,都是经济衰退时期的发明产物。
旧金山大学创业项目负责人马克把这样的行为称之为“强迫创业”。他说,“如果大公司的倒闭能带来丝毫好处的话,就是释放了大量的创业想法和人才,科学家、工程师、商业人士现在都开始自觅市场。”
巴拿马城沙滩上的大学生们,依旧以“活在当下”为信条纵酒狂欢着,可是距离不远的征兵处却悄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2月份全美的招兵人数已超过了原先的预定计划,达到了战后历史的新高。无数热血的年轻人将被送往阿富汗的反恐前线以及美国部署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军事基地,曾经乏人问津的职业现在变得炙热抢手,喜出望外的军方称其为一次巨大的成功。
(杜慧摘自2009年4月17日
《南方人物周刊》,潘树声图)
(作者:王大骐)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