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演艺术家张家声讲到了马三立大师的一件轶事:
一次,中央电视台《曲苑杂谈》栏目举办了一次晚会,主题就是“模仿马三立”。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一一登台模仿,真是惟妙惟肖、有声有色,甚至能够以假乱真。
主办方感到晚会办得很成功,十分宽慰。最后,主持人激动地说:“观众朋友们,马三立先生也在我们现场,请马老讲讲,哪位选手模仿得最像?”在热烈的掌声中,马老上场仅仅说了一句话,便引起更加热烈的掌声和笑声——马老说的是:“现在呀,假的比真的值钱哪!”
马老的这句话,可以用刘震云一部长篇小说的名字来称赞,就是“一句顶一万句”。它针砭时弊,又内涵丰富,同时贴近当晚的模仿秀节目,对节目是一种纯真有趣的戏说,对社会上的同类现象就有种正说的意味了,话说得幽默机智而又犀利有力。
晚会进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这让张家声联想到1992年间。自己和马老交往的一件往事,前后一脉相承,彼此联系起来看,更是意味深长。
那时,马老住在医院里,张家声前去看望。马老躺在病床上。拉着张家声的胳膊,情绪有些激动地说:“家声,有件事我想不通。”张家声一怔。急忙说:“您说说看,看我能不能帮您化解化解?”
没想到,马老讲的竟是:“前些天,天津举办了个大型晚会,请我说个段子,压轴儿,车接车送,演出费五百,高兴,高兴啊!可是第二天。我听到一个情况,很不理解。在我前面有个节目,叫‘模仿马三立’,报酬是三千!家声,我弄不明白,真马三立五百,假马三立三千,看来假的比真的值钱哪!”
张家声听后不由莞尔一乐。却也无法释然,面对这种奇怪的社会现象,连智慧通达的马老都“想不通”,他又怎能帮人“化解化解”?
张家声的这次演讲说的是“口才,乃人生必修课”,因此他更多的还是感叹现在舞台和屏幕上较多的是令人遗憾的语言,“而马三立大师的幽默,当今则太少了!”他赞叹马老的语言,说它们既幽默,又有分量和内涵。是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这种幽默艺术更是马老生活、知识、智慧以及口才的结晶。
是的。口才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结晶,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生命力。如果口才单是一种技巧,那么通过教授和习练,它就可以被机械地获得通过。但那种被“嫁接”到人身上的口才是永远不会活灵活现、历久弥香的,最有生命力的口才跟它的主人浑然一体,是生命和人生的“副产品”,是生命和人生之树根植大地、顽强成长的一种“结果”。马三立的口才跟张家声的口才绝不相同,而张家声的口才跟你我的口才也绝不相同,因为彼此的生命不同、人生不同、生活不同,因此所有的“结晶”和“结果”也不同。我们学口才,不如先修炼人生,拥有优秀的人生,方才拥有出众的口才,拥有独有的智慧。方才拥有个性的口才——即便最终口才不够好,你也至少拥有了优秀的人生。口才乃心之门户,无心便无需门户。而门户洞开,你让他人看到的又是什么心?心是口才之源。也是口才之本,口才看似是说出来的,其实最先是做出来的。
为什么生活现场和表演现场那么多人,只有马老看出说出了“假的比真的值钱”?而且只有这一句,就说尽了世道人心,赢得了掌声和笑声?因为。只有成为马三立这个人。方才出现真正属于马三立的这种口才。
编辑 杨逸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