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天津不少父亲被迫或自行“放弃”了教育子女的权利。在日前本报与市社联、市少儿图书馆、市家教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渤海名家大讲堂”亲子论坛上,市教研院亲子教育专家孟育群研究员表示,子女人格发展等方面父亲应发挥“强项”优势,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子女。
“根据研究结果,每天与父亲接触2小时以上的孩子往往具有勇敢、与人相处融洽、富于男子气概等优点;反之则容易出现抑郁、孤独、任性和依赖等,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孟育群表示,母爱具有深厚、强烈、细腻等特质,在子女语言能力发展、性格形成等时期具有特殊作用。但由于“望子成龙”心理往往比父亲强烈且思想易于外露,其不安、干涉、唠叨、溺爱等容易导致子女反感。因此在子女教育中,夫妻双方应发挥所长共同承担任务。
同时,随着社会性的发展,青少年关心的问题也开始从吃喝玩乐、课本知识转向社会发展和人生意义等,由于父亲往往相对文化水平、社会地位较高,在子女的体格发育、个性品质形成、智力发展、性别角色发展等方面,父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孟育群告诉“忙碌”父亲们,其实每天只需要“一分钟父爱”,就可以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如通过“一分钟触碰”给自己子女一个拥抱拉近双方关系;重视“一分钟倾听”仔细了解孩子心底的想法;不吝惜“一分钟赞美”给孩子以自信,合理利用“一分钟惩戒”扶持其成长等。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