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一种神经症。

神经衰弱一词最先由美国医生(Beard1868)提出,近年来又在分类中取消这一名词。在我国和国际疾病分类中均保留神经衰弱这一诊断。目前,国际上有把神经衰弱的症状局限于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倾向。青壮年期发病较多,脑力工作者较常见。占门诊就诊神经症患者的半数以上。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精神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如亲人死亡、家庭不眭、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律颠倒及长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均可能诱发本症。

2、性格特征、多疑、胆怯、主观、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显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发病;性格特征不显者则须较强烈或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发病。

3、躯体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精神因素使可枢神经系统功能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内抑制功能活动削弱和兴奋相对亢进,从而出现即易兴奋,也易疲劳状态,也削弱了对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而出现各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二、临床表现

1、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萎糜、疲乏无力、困倦思睡、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容易悲观失望。

2、情绪症状、忧伤、吻激惹或焦急苦恼,事后又懊丧不已。一般早晨情绪较好,晚上差。

3、兴奋症状,控制不信但无言语和运动增多。此外,感官与内脏感受器感受性明显增强,如对声、光敏感、手指、眼脸与舌尖震颤动,皮肤及膝腱反射增强等。

4、紧张性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时轻时重。

5、睡眠障碍,夜晚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恶梦、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头脑不清醒。有时表现为日间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觉醒节律变化。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①心血管系统、心前区疼痛、四肢发凉、皮肤划痕症、血压偏高或偏低等。②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③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遗精、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等。

三、病程与预后

起病多缓慢,病程可迁延数年,症状呈波动性,时轻轩重。预后一般良好,适当治疗能够恢复。

四、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主诉多而体征少,症状表现以易兴奋、易疲劳为主。

2、起病与精神因素或某些躯体因素有关。

3、病程迁延,症状波动;病程不足3个月时可先诊断为神经衰弱状态。

4、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疗。

5、排除其它病因引起的神经衰弱样表现,应予以鉴别的有:

鉴别诊断

1、神经衰弱综合征(如脑外伤遗症、脑膜瘤、脑血管硬化症、脑变性疾病等)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溃疡病、高血压、结核言不由衷等)引起的神经衰弱症状,通常称神经衰弱综合征,应通过详询病史,病程经过、身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加以排除。

2、焦虑症和轻抑郁症,恐惧不安、焦虑情绪、悲观失望、疑病观念,甚至呈轻抑郁状态。焦虑症是以突然出现的,对未来的莫明恐慌惧为特点,没有明确的对象与内容,并呈发作性。轻抑郁症虽也有躯体症状,但以情绪消极悲观、兴趣索然、思维迟钝、主动性减退及性格改变症状较突出。

3、精神分裂症,常以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出现,但其行为退缩、生活懒散、缺乏主动性、自知力不良、不要求治疗等可作鉴别。随访病情演变过程才能作出最后诊断。

五、治疗

原则上先以精神治疗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特效药物,中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不错。同时加强身体锻炼、调整生活规律也有重要意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