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不是低能,只是善良.你

健康导读,不仅小孩,大人也趋之若鹜。究竟麦兜里面有些什么吸引了国人,有人说是麦兜的可爱善良傻气让人们对他喜爱有加,有人说麦兜的状态让人们对他羡慕不已,有人说麦兜的生活正打中国人的心扉,使国人疲惫不堪的心灵有了一次全然放松的旅程,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呢?国人的心理会不会因为这部片子幡然醒悟到什么而有所改变,又或者轻松完电影院的几个小时,又回归城市的喧嚣呢?让我们看看麦兜作者谢立文怎么说。

电影《麦兜响当当》中,麦兜以又笨又钝的身手,配合又闷又慢的太极拳,与李小龙、袁和平的“弟子”一较高下,迎战来自各门派的好打小朋友。而《麦兜响当当》这本书则是由一个个洋溢着童趣又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组成。它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是现代都市生活朴素、真实的温情写照。这本书以电影内容的创意来源为线索,收录了《完美的橡皮》、《美丽的失败者》等故事。其中,既有根植于图书中的生动故事,又有电影之外延伸的深邃意涵。书中呈现了现实的无奈和成长的烦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善良美好的童心难得而又最宝贵。小编推荐

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麦兜渐渐成为文艺青年的精神榜样,大家都喜欢标榜自己“和麦兜有点像”,尽管这些人职业不同,性格和处事方式也不同。“我当初创作麦兜这个角色,就是因为香港什么都要求聪明、快、醒目。那么这个价值观是不是无懈可击呢?”谢立文说,其实快和慢不是最重要的,比如麦太就是一个很快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快的人,你就很快;但如果你是一个很慢的人,你就很慢。

谢立文想讲的就是,价值也有很多种,不是个个都要发达的,不是个个都要终生学习的。

麦兜的成绩就不好——他宁愿考卷很脏,也不舍得把橡皮擦弄脏。麦太让学校给麦兜做了智商测试,校长测试完写了一句话,他只是善良。

“这句话不仅讲了麦兜,也讲了所有中国人。善良是中国人一个很强的特质。很多时候,因为善良,会做很多有点蠢的决定。比如,麦兜不想打扰别人唱歌,所以不够胆举手去厕所。你经常做这样的事,别人就不会觉得你善良,而只会觉得你低能。那么,你就开始很委屈,到底下次要不要这么蠢,要不要再被人骗,要不要每次都先想别人。”

“‘单纯’已经不是一个美德了,你形容一个人很单纯,别人会说你是说我蠢还是不切实际?”小孩子一次一次被训练,就会成为大人,成为一个自私的人。“善良其实是很困难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或者运气,才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大人物。”

“麦兜暗示了一个可能性,但又可以很成功。”谢立文说,麦兜就是一个关于“单纯”的故事。

做人的标准

《麦兜响当当》里,到处都是简单的人,甚至都没有与之对应的坏人。武当山上教武的道长本来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一直在山上,没见到过这个世界,自己练自己的功夫。突然间到深圳隔空和李小龙打了一架,“没有河隔着,我肯定输了”,道长从此开始潜心习武,用尽办法教麦兜这帮年轻人,光复武当。

多年之后的全国幼儿园比武大赛,道长偶遇李小龙弟子,得知李小龙也觉得“没有河隔着,我肯定输了”,道长突然释怀。

“其实可以回到之前的主题。很多人见到别人之后,觉得别人好,觉得自己有问题,拿别人做标准。道长不会知道,原来李小龙也觉得对方的武功好。就像我们几十年来要赶美超英,突然发现,原来美国人也想学你。道长虽然浪费了很多光阴,但也未必是白费,因为他解开了心结。大家都不用那么害怕。”

影片的高潮本来是比武,麦兜信心勃勃地站在比武台上,影片只用几个片段就解决了这场比武——麦兜当仁不让地输了。

“你不会突然之间由一个不好打的人变成一个好打的人,麦兜也是这样,不会有奇迹,没可能6秒钟就可以从不会打的人,变成能打的人。”谢立文说。

麦兜的系列剧的确受到了国人的极大追捧。对于国人来说,麦兜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梦想,但是回归现实,人们又会回到本来的状态。麦兜只是城市喧嚣的一个过客,国人的心理只会因为麦兜的出现有些许心慰。

小编结语,名利场中生活,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又有几个人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过,另一方面讲,生活总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名利场外,我们不妨多学学麦兜的生活哲学,让自己的心理放松一下,给自己一个单纯的时间,不争的空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