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伤员震后80小时才睡着

玉树伤员西安救治需心理干预 震后80个小时才睡着

有人不肯说话,有人焦躁不安,有人哭喊不止。来到西安治疗的玉树地震伤员们,尽管表现不一,但都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昨日下午5时,记者直击了一场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辛苦的心理干预过程。

干预中他数次露笑容其实他的心理创伤更严重

31岁的张欢是西安交大二附院心理精神科医生,已从事心理干预工作12年。

昨日下午4时50分,张欢来到了25床伤员的身边,这是一位27岁的藏族伤员,能够说一些简单的汉语,拉上浅绿色的帘子后,张欢和伤员交谈起来。

医生,身体好些了吗?

伤员,加了药(指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前面疼死了。

医生?

伤员(17日晚距震后已80多个小时),早上起来后感觉好一点……后就一直没有睡着。(他回避了地震两个字)

医生(非常谨慎地)?

伤员……妈妈、妹妹都不在了,家里人都死了,家全完了……(表情略有痛楚)。

医生,把身体养好,有政府的帮助,回到家乡再重建家园。还有什么需要的?

伤员,吃、住都好,太感谢了!(笑)

医生?伸伸看看。(揭开伤员的被子)

伤员:(费力把脚往上提)能动。

医生,我再来看你,需要什么及时说。(和伤员握手)

伤员:(主动伸手拉医生的胳膊,笑),谢谢!

记者注意到,尽管交谈只有十多分钟,但在这个过程中,伤员多次露出笑容。“虽然笑,其实他是伤员中心理问题较严重的一个。”张欢说,这位藏族小伙的伤势并不严重,疼痛更大的原因是心理上的,使用抗抑郁和焦虑药物后疼痛明显减轻。一般人震后几天都会有警惕、恐惧等情绪,如果表现得很乐观、平静,这是一个异常信号,这种人后期可能会出现自杀等倾向,前期及时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现阶段伤员最需要安全感

张欢说,目前这一阶段,伤员最需要的是安全感,需要鼓励和支持,而不是非要刺激诱导得痛哭流涕加重伤害。“鼓励支持倾听就好。”他说,每次心理干预自己也很紧张,要注意语气、用词甚至姿势,生怕有什么细节没做好,给伤员带来伤害。

据了解,这两天西安交大二附院心理精神科的3位医生对所有玉树伤员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排查,每位伤员都有1份地震后心理干预病历记录,发现大多数伤员都处于地震急性应急反应期,其中四五位伤员心理创伤较为严重,已给予药物治疗。

张欢说,现阶段的心理干预首先要保障他们的安全,减少外界刺激。心理干预一定要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刺激不诱导,如果伤员不提地震、亲人死亡这些痛苦的事,心理干预人员不能主动提起,他们自己主动宣泄的,可以倾听和帮助。

张欢表示,汶川灾后一些不恰当的心理干预给伤员带来了更大的伤害,因此,心理干预一定要尽量由专科医生来完成。本报记者 李琳

谁认识玉树女孩曲珠

她心理生理都严重受伤,急需亲人陪伴,寻亲热线029—88880000

曲珠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接收的20个伤员中,伤情最严重的一个,更令人心痛的是,她还患上了创伤型精神障碍。

院方希望通过媒体为曲珠寻亲,早日找到她在西藏拉萨居住的父亲和3个姐姐。

昨日下午院方通过藏族翻译了解到,曲珠妈妈已经去世,跟奶奶住在玉树一位活佛家,活佛名叫日样 (音),经常到囊歉(音)县去,他有一位管家叫阿纠(音)。她的爸爸名叫曲加(音),和3个姐姐居住在西藏的拉萨。她还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0976—8810144,记者昨晚近8时拨打该电话时却无人接听,但自动语音传来通知学生复课的声音,似乎是曲珠就读的学校电话。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