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连承担了5项考核比武和其他评比任务。连长指导员带着我们一块儿训练,还经常给我们打气,我们也是信心十足,决心拿个好名次。可随着训练时间的不断延续和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变得疲沓起来。我也是这样,尽管心里明白刻苦训练的重要性,可一到训练场,就是提不起精神,动作反应也变得迟钝,总盼着训练早一点结束。这种心理状态让我感到很矛盾,却又不知该如何摆脱。
——一名士官
这位战友,你目前遇到的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疲劳”现象。在训练初期,由于想着争荣誉,所以劲头十足。但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训练强度的加大,你们可能就会觉得训练很枯燥、很辛苦、没意思,觉得训练的目标遥不可及,从而失去信心,所以训练的动力越来越小,就会产生提不起精神、不想训练、疲沓等表现。
“心理疲劳”会影响我们的情绪,降低自信心,使我们对训练缺乏兴趣,并对训练过程产生厌倦和焦虑。这种“疲劳”往往是由于训练的紧张程度较大或练习方式简单而产生的。不仅我们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心理疲劳”,许多著名的运动员也会受此困扰,比如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曾表示“对于运动员来说,身体的疲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疲劳”。
克服“心理疲劳”,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和保持训练热情。根据你们的情况,我认为你们可以和连长、指导员一起从三方面进行调整。
制定短期的训练目标。目标过大或过远会让我们觉得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失去对目标追求的热情。不断制定短期、容易实现的目标可以使我们保持训练的热情和自信心。你们连现在训练的最终目标就是在5项考核比武中拿到好名次,但不可能一天就把这5项内容全部训练合格。你们可以把训练内容分解,制定一个“一日训练计划”,规定每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
相互鼓励。在训练的过程中,谁都可能出现“心理疲劳”。若发现某位战友没精神、不想训练,尽量不要批评,以免更加挫伤训练积极性;若训练热情高、成绩较好时,应多表扬,以提高训练积极性。战友之间也可以在训练间歇讲个笑话、开个小玩笑,以消除紧张烦闷的气氛。
训练方式多样化。训练方式及内容的单一是产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训练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将一天的训练内容合理安排,不同训练项目穿插进行。比如上午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体能训练,下午气温高时进行射击训练。体能训练的方法也应多种多样,不要单纯安排跑步、单杠等单一项目,也可以用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来达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同一项目也可以在不同的场地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从而保持训练的积极性。
不仅训练时我们会有“心理疲劳”,在从事一些周期较长的活动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或工作内容、讲求方式方法、注意劳逸结合,就可以有效避免“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