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性格更为细腻、敏感、易波动,遇到挫折时影响也更大。多项研究发现,女性抑郁人群远大于男性。在3.8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上海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郑安琳教授,请他指点女性如何远离抑郁。
郑教授介绍说,一般抑郁的产生需要两个因素,一是性格因素,抑郁者的性格多为内向、多思、多疑、多虑,或性格急躁、好强,或十分敏感、易受心理暗示,情绪波动大。二是不能摆脱的社会心理因素,比如求学求职失败、亲人离世、身患重病等。女性的心理防卫能力较弱,发生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比例也较男性高。其中各个年龄段的女性面对的社会心理危机也不尽相同。
青少年时期
这个阶段的女孩面临的主要是学习压力、情感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女孩进入青春期后,雌激素和孕酮激素急剧增加,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激素的分泌紊乱就可能导致抑郁。如果学习更不上进度、成绩下降,就容易出现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在情感上,青春期女性开始发育,面对朦胧的情感问题开始感到困惑。也有的女孩对于人际交往十分敏感,一旦感到被同学排斥,极易加重压力。
青壮年时期
就业与婚姻是这个时期女性普遍需要面对的。尤其是现在白领一族,工作压力大、频频加班,担心被淘汰,同时要兼顾家庭,双重压力更易引发抑郁。经济条件有限和高房价也加重了生活负担。还有不少女性面临着婚姻和生育的困惑。传统的“男高女低”的择偶观,使白领男女之间出现了非自然的比例失调。现在白领女性“剩女”多,而合适男性少,造成了她们择偶难的现状。就业和经济压力也让她们在选择生育时顾虑重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