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刻不容

2009年4月14日,注定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组成的日期。约18时许,中国传媒大学47号楼学生公寓(静思苑)发生学生坠楼事件,一女一男两名学生先后从公寓楼坠下身亡。

历数大学生自杀事件,不外乎两个原因,或压力大不堪重负,或为情所困。而往往越是名牌大学,跳楼事件就越突出。究竟是什么可以让历经寒窗十多年的辛苦,从千万学子中脱颖而出的精英大学生们,在一点挫折之下,就前仆后继的纵身跃下无底生命深渊?

今次的一男一女,据闻是为情吵架之后发生事端,战台烽分析,肯定是剧烈争吵之下,女研究生行为过激,从楼上跃下,而本科男生无法面对眼前事实,而且之后还将面对一系列来自社会,来自双方家庭,甚至来自舆论的拷问,也选择自杀以了结后患,岂不知,两个冲动的人,何堪让白发人送黑发人?

北京大学跳楼事件太多了,据说某知名大学的某栋宿舍楼,每年必有跳楼自杀者,或许仅是传闻吧,我不想造谣惑众。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跳楼自杀者,学校一般会进行大范围的心理抚慰,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效果不佳,还是形式主义?反正仍不能阻挡大学生自杀的脚步,在我们质疑应试教育,质疑学校和家庭的同时,是否也该从自杀者自身寻找原因?

“生命诚可贵”,“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不是不知道,相信自杀者们也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但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还是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

自私在作怪。

我个人认为,这些自杀的大学生太过自私,认为自己的生命就是属于自己的,因此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哪怕将生命结束。

太自我了,太脆弱了,你侵吞了父母十几二十几年的含辛茹苦,你霸占了亲友无微不至的切身关怀,你赢取了学弟学妹真诚的拥护与崇拜,你消耗了大笔大笔的人才培养费用,你将其他求知若渴着挤在了校园大门之外,却认为一切是你应得的,却认为即使你说死就死,也无需对任何人交代,这是何等遭人唾弃的行为?

说有压力,这才是个开始,社会的压力,绝对比在校或者刚刚踏入社会的青涩大学生所能感受,就这一点就承受不了?

说为爱情,有没有出息,你才爱了几年,一个争吵,一次分手,就变得如此决绝?

想想,非常气愤。鄙夷这些自杀赴死的大学生,同时想象到我那号称金字招牌的中国传媒第一学府的母校,接下来又将怎样面对这些不成器的学生带来的长期影响。很多人说,阴郁的情绪会传染,只希望仍身在学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尽快走出这次突发事件。

逝者已逝,生者仍存,珍惜每一天吧,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