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宠物,喜欢动物是一种爱心的表现,但是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并非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喜欢宠物。其实,在心理健康中,的确有种过度的宠物癖心理,它是人处在某种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无助、孤独或者任性的情绪。
孤独是依赖宠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更是过度宠物癖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有些女性在感情方面得不到满足,会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自己所饲养的宠物身上;父母忙于工作、从小缺乏情感关爱的孩子也容易与宠物变成亲密朋友,甚至扭曲为强制性的宠物癖;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足够关怀,把宠物当成唯一的依靠……因为人际交往上的不足,宠物便自然成了感情的转移。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代偿行为”来解释,其实,“代偿行为”在很多时候可以作为自我调节的方法,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把宠物当成生活中的唯一,抗拒人际交往,便会慢慢产生病态交际的困扰。
另外,如果倾注感情过多,一旦失去它,所遭受到的打击也就非比寻常。许多人由于宠物的病死或失踪,出现“宠物消失症候群”,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疲劳等。既有心灵上的抑郁,也产生了身体上的不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难以自拔的便是老人与小孩,所以,家人有出现过度宠物癖的行为时,应该多给予关爱,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
(责任编辑:孙新宇)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