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力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无疑已经成为满城尽议的话题。虽然网络上也有不少非议之词,但上映四天,票房过亿的成绩用事实推翻了前几次对于大片“众口铄金”的惯例。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观众对于片中大量的黄色菊花最后被践踏表示惋惜,不明白数十万盆菊花除了烘托满屏黄色之外还有何用途。而画面中饱满的黄金色也令人目眩神迷。但心理学家认为,这次张艺谋舍弃了一贯喜用的红色而改用黄色,能够表露出一种心态上的转变。
从色彩视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色彩本身是反射到人类视网膜的一定波长的辐射波,它逐渐与成长中的人的潜意识思维相通。因此,在观赏一部色彩性格非常鲜明的影片时,如果超越剧情而去感受色彩本身,就可能由此领悟到一些导演的情感表达。皇宫色彩代表一种王者才能获得的充分释放《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取材自《雷雨》。张艺谋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该片的主题是为了表现封建秩序对女性的压抑。用金色装点皇宫气派还不够,在宣传片中,他介绍特意弄来三万多片琉璃装饰在皇宫中,尽显奢华绚丽。甚至周润发和巩俐都要穿着重达40斤的仿真龙袍。
“张艺谋在片中呈现的色彩是一种绚烂到极致的状态。”国家心理咨询师、全民健心计划专家、北京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荀焱认为整部片子弥漫的抢眼的黄色代表了张艺谋当下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编剧写好剧本,获得他基本认同后的一种呈现。荀焱说,这种明亮的色调既是剧情需要–对王和后的身份的集中渲染,代表皇家的尊贵、威严与奢华;同时又是导演内心的一种呈现,是个体对于人生绚烂的一种感受。那样浓烈的色彩是一种充分的释放。在以往的舞台上,可能有很多局限着他,成为一种现实的压抑。人只有到王这样的位置才能释放,这和张艺谋的个人经历也基本吻合。即使是剧情中,王鞭笞小王子这种暴力背后呈现的也是一种释放,但是是绝望的释放。“但实际上,黄金的颜色也是一种冰冷的颜色,因为它有金属质感。”荀焱认为可能金碧辉煌的地位是很多男人现实的追求,但他内心深处真正的需要从中却是无法获得的。“尽管满眼晃动的除了黄金甲,还有白乳房。”荀焱俏皮地说。绚烂黄菊终遭践踏代表淡淡的爱最终沦丧除了代表皇家气派,浓郁的黄色还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下出现。“菊花的意向非常明显,首先这是黄巢《菊花诗》中的一句,反叛的意味非常强烈,因此片中也用它来做叛军的象征。”荀焱认为,菊花代表“盛极”、最后的盛开。之后便是盛极转衰。菊花本身非常耐寒,片中所用花型的花冠很大,颜色非常艳丽,但绚烂之后即将凋零,最后的绽放非常悲凉,也暗合了片中二王子反叛的结局。而且,张艺谋似乎对菊有种偏好,无论是《秋菊打官司》、《菊豆》,还是这次为《黄金甲》量身定制的片尾曲《菊花台》,都使用了菊花的意象。而且都开到极致,这表明极度的要突破的心理。“菊花还有一个含义,它是秋的象征,又意味着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白菊是哀悼,黄菊代表的却是淡淡的爱。而《黄金甲》真正的主题其实是爱的背叛。”荀焱认为,片中二王子明知母亲准备掀起宫廷政变一事已泄密,但仍然决定血战到底。这里面表露了一种儿子对母亲的赤诚,虽然有点近乎愚孝,但这其实是种带有奉献性质的爱,牺牲的爱。用菊花表明一种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但隐含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片尾王军把菊花都踩烂了,意味着唯一一点爱意都被践踏了。
背叛终于引发了仇恨的释放,厮杀就是对爱的蹂躏。网上有人评论片中的人物关系几乎完全变态。荀焱认为,张艺谋系列的影片中常有被扭曲的关系,但在背后却有一种持续的力量,这就是对亲情的崇尚。“现实中这种亲情更多是自上而下的,但在张导的片中却是反向的。《黄金甲》里则表现为对母亲的包容。”“孩子把爱当成祭品,就像我们对先人奉献菊花一样。可能在张导心中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一片中那样认为的,只有对父母的爱可能是完全忠实的,其他的爱则可能带有很多背叛。”抢眼的《黄金甲》背后的主题是爱的缺失《黄金甲》中也同样没有正常的情感,王和后之间的背叛是直接导火索,王对前妻的无情也是一种背叛;后和大王子之间的情感是委琐的,大王子和宫女的情感也是轻率的;惟一被许可的就是杰王子对母亲的爱。很多心理学者都谈到过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无欲”的特点。即一个“真正的”英雄对于异性的爱应该是不感兴趣的。有人分析这是受儒家道德观念的影响,也有人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这是中华文化处于“口唇期”的特点。所以中华文化往往允许一个人对孩子不好,对妻子不好,但他一定要是孝顺的。但是荀焱认为,无论如何解释这种成因,但确实表现出来的现象是,社会只允许中国男人呈现他属于男孩子的那部分情感,看似是对母亲的爱,实际上这是没有发育起来的对异性的认识。
以最吻合张艺谋生命渴望的《红高粱》一片来看,片中是一大堆男人被一个女人征服了。但这种征服是种真诚的奉献,而不是掠夺。而《黄金甲》中的王最可怜之处就在于没有人给他这种奉献,他的周围全是背叛。如果把《黄金甲》中各个角色看成一个整体的人的话,这个人是极度不接纳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斗争。这个男人实际内心还是一个小男生、内心无法长大、软弱的、充满冲突的角色,是一个需要母亲的男孩子。如果这部片子的主导者是个男性的话,就可以看出这是对母爱的渴望,进一步说就是对爱的渴望。因为片中每一对关系都是斗争的,分裂的,惟一正常的就是母子关系。他未来的妻子一定像母亲一样。所有人都渴望着被呵护。王也一样。同时,我们在片中也能看到男性对于自己这种无法实现的获得归因为女人的背叛。和后有私情的王子是柔弱的、阴柔的,被吸干了阳气的。巩俐饰演的这个角色是非常妖娆的,但也是很强的,几乎没有什么女人的味道。还有一个例证就是片中庞大的乳房。荀焱不认为这是性的象征,而是母亲形象的象征。“口欲期就是来自婴儿对母亲的吸吮。巩俐以前的片子中也是不断呈现她饱满的乳房。这应该和导演的喜好有关。每个男人喜欢的异性角色肯定来自于最早对你最重要的那个异性的蓝本,一般都是母亲,除非是有特殊原因。”而且那种饱满,本来应该是充满爱的给予的,虽然宫廷里遍布对于爱的渴望,但是其实没有一个人得到。金色虽然特别抢眼,但金属色给人带来一种桎酷感,是缺乏温暖的。虽然有无数的乳房在晃动,但没有人感到真正的柔软和温暖,也就是没有得到爱带来的安全感。而杰王子仍然固执于这种爱,他对于扭曲的爱仍然坚持一种给予。可是最后导演让这种爱的努力失败了。说明即使是这样对于爱的献祭仍然没有办法去填补人的空虚–对爱的渴望。最后的悲剧说明导演或编剧对于现实某种桎酷的认同,最终爱还是被压抑下去了。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爱与安全是人最根本的追求。所有的能打动人的影片的主题都是关于此的。所以绚烂的黄金甲的色彩从深层来看,其实代表了背后导演对于爱的强烈渴望和极度缺失。
(责任编辑:孙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