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现实应用 巴霖效应

有人常常认为某种笼统的、一般普遍性的人格描述,在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霖效应”或译作“巴纳姆效应”。

巴霖效应,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心理学现实应用 巴霖效应

一些应用:

“巴霖效应”或多或少释译了为何有些星座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些人群性格。原因即是,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言语,根本属于“人之常情”或普遍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换而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于说了等于没说,写了等于没写。

例如:天秤座犹豫不决而无法作出生活选择,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都缺乏决断力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学]的基础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而不去迷信星座价值,那又会有人告诉你,你又错了!有一种效应叫【蝴蝶效应】,既然身旁有将近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尝试着去推翻那根植于部分人内心的观念?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后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离命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我,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