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感言


                            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感言

一位当年的个案,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小孩,刻意来医院的门诊挂号。还是襁褓阶段呢。我看着沉睡在母亲怀里的小宝宝,与初为人母的昔日个案,眼前这两个不可分离的生命,令我不禁莫名的感动。

医院的冷气空调强劲有力,隔间也好多了,还有阳光从毛玻璃外的由加利树间隙照进来。这位十多年前的个案,笑着说这间老医院的新装潢。她的心智是同时双线进行的。一方面是和我交流的,想以失眠为理由来挂号,好告诉我她的近况,而这是有意思的。

我和她的治疗是开始于花莲的医院。当时,她还是一位困惑着自己女性特质的高中生。后来随着她上大学,我回台北,我们的相遇也改到现在的这幢大楼中。这次她说只是想看看失眠而已。我想,她更想让我看看的,是她拥有生出婴儿的能力吧。关于这点,她既是骄傲的,也是想分享的 ──与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女孩变成母亲?如果,像我这样,有机会参与到同一个人的前后两个阶段,必然会惊讶其中的差别,进而好奇这其中的力量。

这位老朋友一般的个案,是透过她的失眠,而有理由带她三、四个月大的宝宝来医院,冒着一般母亲会忧心的感染问题,为的是要让我看到当年没看到的她。这是三人相会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理由,恐怕出自当年还在花莲的精神科诊间吧。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是花东地区唯一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师(原本是整个大东部,后来王怡静医师来到了省立宜兰医院)。当时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从别的医院转介来门诊的年轻父母,要我帮他们的新生儿做进一步的鉴定。

通常这时候,也许是专业上的心虚吧,我总是优先处理小小孩。在众多成人个案面前笨手笨脚的一阵慌乱,许多家属又原本就是有经验的母亲,所以这时的七嘴八舌,成了我最好的咨询顾问团。至于那些青少年或成人个案,总因此被耽搁至少半小时以上。

也许这就是另一个潜意识的理由吧,这位当年的个案,不只是想告诉我她当了妈妈,而且也是告诉我她有了宝贝小孩,有了当年所没有的优先特权。

不论如何,她和宝宝的到临,提醒了我自己的精神科医师生涯里,曾有过这样的一段岁月,需要看蹒跚学步或是在诊间乱跑的小孩个案。当时,这对甫离开台大医院庞大的精神科部门,初抵花莲独自行医的我,确实是一大惊吓,也是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

那时,我立刻的反应就是将温尼考特这位儿童心理大师的书拿出来。在住院医师训练时期,曾经跟几个同样喜欢心理治疗的同侪,在当时信息匮乏的环境不知不觉地找到由克莱恩(Melanie Klein)所带领的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在这知识体系中,基于某些当时不明白的理由,我找到了温尼考特。只是在最初的时刻,我读温尼考特的心理著作是为了成人个案。

在花莲,当我面对婴儿、儿童或青少年个案时,温尼考特也成为我专业学理的重来要源,而他对我的重要性已经不只是为要了解成人。当时,我最先看的就是《给**的贴心书: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这是四○年代后半,二次大战结束前,温尼考特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展开的系列演讲。刚开始是因为他在各地的战争孤儿院或避难学校巡回督导,所以谈了许多这些与小孩相关的问题;后来,战争结束,军人回来了,家庭重聚或重组了,婴儿潮也开始了,他的广播就开始针对妈妈们。

温尼考特的言谈或专业也好,有一项是其他儿童专家所不及的,那就是他兼具小儿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双重身分。终其一生,即便是担任英国精神分析学会会长的在位期间,温尼考特还是继续他的小儿科门诊。有人说他一生看了六十万对母子,这也许有点夸张,但大概也相差不远的。

因为温尼考特和小孩、母亲及相关家人是如此密切地接触,他很自然地将焦点也分散在母亲等人的身上,而不像佛洛伊德几乎是不容易离开婴儿的。甚至,对温尼考特来说,虽然他说的是母子二元一体的现象,但有时,恐怕母亲比婴儿还重要。

温尼考特在讨论婴儿时,他的关心反而落在母亲身上。这一点也是市面上的亲子书几乎不曾见的。这些年来,台湾引进许多讨论婴儿发展的书,特别是供父母参考用的,但这些书大多是以科学的讨论(婴儿发展的相关知识)为重,或是一些Know-how的母亲指导手册,而不是将婴儿放在他的环境里整体来看。这环境也许是**的双手或乳房,也许是围绕他的棉被或玩具。而且,这些书更没有一本是针对母亲的心情世界来描述的。

对温尼考特而言,所谓的母亲既是十分关注着自己的婴儿,但也是十分意识到自己的︰新的感觉、新的变化,甚至是矛盾的心情等等。

温尼考特这样的关注,让这一本《给**的贴心书》成为英国母亲们人手一册的育儿经典;就像在美国史巴克医师(Benjamin Spock)的《育儿宝典》(The Common Sense Book of Baby and Child Care)。只是,他不像史巴克,温尼考特不谈技巧、方法和科学知识,他仅仅是和妈妈们真正的谈心。

成为母亲,原本就是十分神奇的一件事,然而,温尼考特最能够十分神奇地掌握这感觉,也是最贴心地重视这件事的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