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式团体训练治疗理论
自我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和心理分析家亚历山大.沃尔夫(Alexander Wolf),是第一个将心理分析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团体的人,他在1938年开始从事团体心理分析工作,强调团体心理分析的着眼点应该放在与其他个体相互交往的每一个人身上。
(一)心理分析式团体的目标
分析式团体的目标是通过使潜意识冲突进入意识层次进行检验,来重建当事人的性格与人格系统。心理分析团体本身以一种象征性的方式再现原生的家庭,便于每一个团体成员的过去历史在团体面前重演。
沃尔夫(1963,1975)建立了团体的心理分析技术和方法,如移情、自由联想、梦以及现实行为的历史决定因素。
他强调原生家庭的再创造,以及自我人格强度系统性退化的控制能力。当事人对伙伴和团体领导者的反应揭示了其余原生家庭中重要他人的关系,是一个动力学象征性的线索。这些反应虽然源自于此时此地,但其根源却可追溯到当事人的早期经验系统。分析式团体的推动作用取决于个体奔卧或个体自我创造形成长。
穆兰和罗森保(Mullan&Rosenbaum,1978)认为,再造当事人的家庭过程是一个“退化—重建”式的探索,即通过退回到一个人的过去来实现人格重建的目标,其特征是创造性地投入生活的社会意识和能力。他们将分析式团体视为“人生的片段”,它在许多方面重复了原生的家庭。团体领导要了解产生于团体成员之中以及团体成员和领导者之间的各种家庭式的关系。团体领导者最好实施很少的结构性工作,而且团体是异质的,代表了日常生活的不同层面。这种异质性增强了团体作为一个微缩社会的可能性,和有利于团体成员重新体验到家庭情景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二)治疗过程
心理分析治疗过程集中于再创造、分析、讨论、解释过去经验和解决在潜意识层次上发生作用的心理防卫和抗拒。传统心理分析治疗者和分析取向的治疗者倾向于认为,分析和解释的情感过程是治疗过程的核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深入领悟和人格改变。
心理分析式团体治疗形式较个体心理分析具有如下优点:
(1)团体成员能够建立关系,这类似于他们在各自家庭中所存在的那种关系。然而,此时这些关系是在一个安全的、对所期望的结果具有建设性的团体环境中产生的。
(2)团体参与者有许多机会体验对其他成员和团体领导者移转的感情,他们可以修通这些情感,并因此增加他们的自我了解。
(3)团体成员能够获得对自己的防卫与抗拒作用的更生动的领悟。
(4)对治疗权威的依赖性不像在个别治疗中那样强,因为团体成员也从其他那里得到回馈。
(5)团体成员了解到,产生并表达那些他们以往排除于意识之外的强烈的情绪,是可以接受的。
(6)在团体环境中,团体成员拥有许多机会了解他们自己和其他人,可以在实际上,也可以在想象中;可以从团体领导者,也可以从于伙伴的交互作用去了解。所分析的材料不仅可以是历史回忆,也可以以团体同伴之间交往内容为基础。
(7)团体环境鼓励成员检查自己的投射。对他们来说,当其他团体成员针对他们歪曲现实的方式于他们面质时,他们很难在固执于自己的抗拒性和歪曲。而且,观察其他成员同样的矛盾冲突,能帮助他们停止抗拒,并明白他们并不是孤立无助的。抗拒在互相袒露的气氛中消除了,在团体中探索的程度范围的确要比一对一治疗效果好得多。
(8)团体中的分析直接打破了团体成员要与团体领导者建立一种排他式关系的理性化期望。成员从他人的经验中发现存在普遍性的苦恼,会鼓励他做出更全面的反应,其治疗效果远远大于个别治疗。
(三)心理分析的基本原理
1.童年期经验的影响
心理分析的观点主张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其童年期发展的根源,尤其是生命的前六年的经历,被看成是一个人现时心理冲突的源流。心理分析工作着重于当事人过去经验对现时人格和行为的历史影响。早期的经验是学习的结果,如果要改变它的结果,一个人就必须认识到这些早年经验是怎样促成现在的人格结构的。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分析领导者如果单纯地认为心理分析只是诉诸过去而排斥现实问题则是错误的。正如洛克所说:“心理分析团体是在过去与现实、现实与过去之间的往来穿梭。治疗者在时间上往来行走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即刻把握过去或现实中的重复事件,并认识到造成当事人现在神经症的早期创伤。”
2.潜意识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是由意识体验之外的力量所驱动的,即为潜意识的动机和需要所决定;意识仅仅是人类经验系统中的一小部分,犹如一座冰山,它的绝大部分处于水面之下,经验的绝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之下的潜意识中;潜意识是由一些被隔离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情感、动机、行动和事件构成的。
儿童早期的痛苦情感经历都被埋葬在潜意识区域,并导致无法容忍的焦虑,这种压抑并不能自动消除,即“过去历史的阴影”笼罩着当事人的现实。因此,心理分析的目的是协助当事人进行潜意识内容的意识化,使压抑的焦虑变得可以忍受,使他们能清楚地觉察潜意识的动机和需要,从而重新做出选择,并成为自由的人,并成为自由的人。心理分析师要在现实于幻想、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不合逻辑、思想与情感之间不断地转换。心理分析领导者要明了潜意识对成员行为的深层影响作用,注重现时行为的历史决定一宿,探索梦和幻想的意义,处理抗拒和修通移情的扭曲。如果只关注此时此地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将导致一个更加冲突的团体,而不是一个分析式治疗团体。
3.焦虑
焦虑是一种担心厄运将至的情绪体验,即对环境或个人内心某种事物恐惧的情感反应,因被压抑的情感、记忆、欲望、经验欲浮出意识表面而产生。在分析式团体治疗过程中,焦虑在成员们的交互作用中以多种形式表露出来。穆兰和罗森保认为,焦虑是一种退化——重建团体治疗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当成员公开袒露自己的防卫时,强烈地体验着焦虑,它是团体中承担风险的一种副产品,是一种最终导致建设性改变的过程。当团体成员感到太少或太多的亲密关系时,就会出现团体的不平衡,他们会因之体验焦虑。
4、自我防卫机制
自我防卫机制是心理分析理论解释行为的一种方法,它保护个体的自我免于思想和情感的威胁,以避免体验焦虑,是促成自我能力感的一种方式。尽管自我防卫机制有时会造成自我欺骗和对现实的歪曲,但不一定是致病性的。从某中意义上来看,自我防卫机制具有修复当事人有效应对生活挑战能力的功效,通过学习可以成为防卫焦虑的一种具有适应价值的习惯性模式。
分析式团体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自我防卫机制有:
(1)压抑
压抑是指个体将令自己苦恼的思想或情感从意识领域推到潜意识中,来控制焦虑的自我防卫方法。例如:团体成员经常对可能发生在童年期的乱伦事件的细节没有记忆。但是,当看到其他成员经历情绪宣泄并解决与乱伦相班随的痛苦时,被压抑到潜意识里的乱伦事件可能会浮现到意识层面。
(2)否定
否定是指人极力隐藏令自己不愉快的现实,它通常是在前意识或意识领域起作用。例如,有些团体成员固执地拒绝承认自己的问题,或声称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比较多见的否定方式诸如成员这样的陈述:“我真的不再有任何有关我父亲的问题了,他在我6岁时就死了,我在以前曾经参加的团体中,已经处理过两次与这件事有关的痛苦了。”
(3)退化
退化是指当事人在巨大压力或危机情景下,退回到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以曾经使用过的旧有行为模式来应对。例如,一个治疗团体的男性成员,在面对妻子决定离开他跟别的男人走所挑起的危机时,可能采取儿童式幼稚行为,并变得极度恐惧和依赖。
(4)投射
投射是指当事人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归因与他人,它是移情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中进行探索的很有价值的历程。团体提供了观察成员投射作用的机会。当成员再次体验有关原生家庭的旧有情感时,往往将曾经针对父母的情感投射到领导者身上,并在某些成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5)转移
转移是指当事人将某种性质的情绪从实际的根源转向一个替代性的人或物的重新定位。例如,如果团体成员不被允许撅嘴或利用其他引人注意的行为来表示不满,他们可能会一种敌意的方式痛斥某些不那么令人畏惧的团体成员。虽然他们的愤怒可能是团体领导者与其对峙的结果,他们会找一个更安全的靶子来发泄自己的敌意。
(6)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是指当事人采取与自己的真实情感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式。例如,团体中看似“糖一般甜蜜” 的妇女,其内心隐藏着不敢表露的仇恨;让他人相信拒绝自己很无所谓,但内心却隐藏着被他人接受的男性成员等。
(7)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当事人通过赋予自己的行为一个合乎逻辑的令人欣赏的动机,来表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例如,有些团体成员故意编造一些美丽的原因,来解释受挫的自我;有些团体成员过多谈论其他人,以此来作为回避接触团体的原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