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hai Nguyen,译/)
我是一个常年处于悲观状态的人,但现在情况正在慢慢好转。我知道向公众表明我的立场是一个惊人的忏悔。但反过来说,悲观主义对个人成长更像是燃料。遭受着生活的痛苦让我渴望一个更好的世界。
或许最有名的悲观主义者是屹耳,维尼小熊里那头吃蓟的驴。
屹耳是一个让人略感心酸地矛盾体,没人会想到那样的欢笑会来自一个这么忧郁的人。
同样的,贫穷教会我们追求财富,心碎教会我们学会真诚,斗争和失败才能凸显我们的胜利。屹耳的敏感和忧郁点亮了生活的愉快。
以下是7句屹耳的经典台词,教会我们如何活的漂亮。
□“谢谢你关注我”
我们都需要被关注。超越了我们的生理需求,哭泣是为了博取存在感,也成为了我们做一切的出发点。
被关注,被宠爱,被承认。
屹耳这句最喜欢的台词让我们知道存在感的重要性。欣赏每个人的不同点,只有懂得如此,朋友才能相聚一起共享
二个人在一起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这是存在感最好的感受。
□“还在下雪。”屹耳难过地说。“确实啊”,“还很冷”,“是吗?”,“是的。”屹耳说道。“不过至少没有地震。”他欣慰地说道。
我们曾爆发出的一小部分。我们的问题将不断扩大,侵占我们给予它的整个精神世界。而我们却总是给了它过多空间。
心理学家把这叫做悲观思维,总是默认事物会往最糟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认为被拉走就是意味着要坐一夜的牢。恐惧是一个强大的机制,会无限扩大。
屹耳深知这中间的秘密。“但是”这二个字让我们重新审视,对生活的小留心让我们去合理的评估。事实上,去思考最坏的结果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多么不切实际。
□“尾巴对他们来说不是尾巴,而是后面多余出来的部分。”
不是每个人都会懂你,但那又如何。我们推崇言论自由,但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时又会暴跳如雷。
就像你带着一匹马去喝水,但你又不能逼着他喝。没必要红着脸告诉别人这是尾巴而对方觉得这只是一个累赘。
□“对于一个没文化的人,A这个字母不过是三根棒子罢了。”
无知便是福——对那些不知福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必须读一读苏格拉底,那个说过“未受检视的生命不值得活”的人。
知识有种魔力,传播经历。学习语言就是进入另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学任何技能都会让你变得更有自信,为他人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给自己一个看到的不只是三根棒子的机会,挑战自己,每天学习一件新的事务。
□“它们都是有趣的事情,意外,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戴着保护壳过日子会让我们远离伤害,但也失去了体验多姿多彩生活的乐趣。
所以当我们尽量的机智和小心,最后我们最没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意外随时都会来——一直想着要去预测它的到来简直可怕。
□“多一点考虑,多为他人想一点,世界就会不一样,至少我这么认为。”
我们的生存法则意味着我们是自私的。婴儿学会说“我的”就跟学会说“妈妈”或者“爸爸”一样快。
自私是根深蒂固的,对无私的渴望也是。“奉献高于接受”这句话我们说了千万遍。但是给予比接受难多了。付诸行动去将和实践连接在一起是永恒的战役。我们所做的如果能给他人的一天甚至生命带来影响,即使微不足道,也是好的动机。
□“我们不能所有人都这样,我们中有一些不能,这才对了。”,“不能怎样?”维尼擦着鼻子说。“庆祝,唱歌跳舞,绕着这桑树林。”
这就像一个文化封闭者在传播开放的思想。不过幸好现在关于内向性的应对开始有了平衡,这过程变得更像是一个庆典而不是去解决一个问题。
但是不管是站在任何一个群体的角度或是文化基准上,总会有一种诱惑让你觉得如果你不适应那把曲奇切刀的话就会有哪里不对。
用屹耳的一句简单但是意味深远的话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做,而且我们其中有些人不愿做”。差异有差异的美。曲奇切刀是用来切曲奇的而不是用于生活的。
本文经由翻译,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及来源心灵咖啡网,商业使用请邮件联系:
[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心理学圈子里的人都在这里!)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