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31岁的Lily又要去做试管婴儿了。前面的5次人工授精都失败了。“我真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了,上帝啊,请保佑我!”在此之前,Lily从没有想过她会有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她好像还挺能生的呢:23岁,第一次为一场不懂得的爱情做了人流;25岁,不小心做了人家的第三者,怀了孩子,又不能要;27岁,终于嫁给了她爱他、他也爱她的男人,两个人事业都算风生水起,她在外企,已经升任部门经理,他也有了自己的公司,人生规划里的孩子应该出现了,二人几乎逮着机会就“促生产”,却发现,Lily的“土壤”——她的子宫已经像一块土地一样,贫瘠得没法种植一个孩子。
每个月监测排卵,是32岁的保险公司高级经理叶渝的头等大事。一旦测到好时候,就立刻召唤老公上场。“同房完了拼了命把屁股抬高贴着墙倒立,为了让‘小蝌蚪’在里面待久一点,有时睡醒一觉才去冲洗。”一年多备孕未果,叶渝走进医院,做遍各种检查、治疗,还是没能创造出一个宝宝。“感觉自己好失败啊,老天爷要这样惩罚我!”
陈蕾也已经是第7次保胎了。在医院里,一脸沧桑的她,下意识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整个人的魂魄都凝聚在这个未成型的孩子身上。然而,这第7次,仍然失败了。“为了这个孩子,我放弃了那么优厚的职位,年复一年地在家保胎,喝的汤药快成河了……我就是要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为什么就这么难啊!”陈蕾几乎要崩溃,苍白的脸上胡乱地散落着细细的长发,眼神哀伤而绝望。
也许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现在,每6对夫妻就有一对不孕不育;而在20年前,这个数字是每15对中才有一对。
迷路宝贝熬煎着所有的人
我们无比热爱的粉嫩小生命的起源,曾经被我们描绘得很自然,也很诗意:从千军万马中冲刺而出的那只最勇敢、速度最快的精子,和一只美丽的卵子相遇,它们相互爱,结合成为种子,然后一起住在一个深深的水波荡漾的宫殿里,像精灵一样成长,10个月之后瓜熟蒂落。而当生育变成一桩需要“努力”去完成的重大任务,这其中的一切,就变得不再自然,不再诗意。其中的惨烈,完全就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无论如何,要让那只“小蝌蚪”与我们的卵子相遇,一定要打通这条通往生命的道路——确实如此:一种天赋能力可能被剥夺或是丧失,就没有了别的选择,就只剩下唯一的选择:一定要恢复和证明这种能力。
“我是卵巢早衰,所以面临不能生孩子的事实……伤心啊~~我想问大家,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你生不了孩子,你会怎么办?谁能帮帮我……本人特别喜欢孩子……很想生……虽说可以领养,但是还是想有个自己的孩子……现在每天都很伤心……伤心……伤心……这个心,平静不了……真想一死了之……”
反复地检查,反复地尝试,反复地失败,在希望中等来失望,在失望中又升起希望,然后又是失望……痛苦就像慢性病毒一样没有边际地侵蚀,还有来自社会的目光,来自家庭的目光,来自内心的自我评判,一些女人觉得自己是残疾人……
有求孕未准的女人安慰自己:我们的宝宝一定会来的,他/她只是比别的宝宝在路上多玩一会,或许是迷了路,不过他/她最后一定会自己找到家。只是这个迷路的宝贝,一定要熬煎所有人的心,让未准妈妈和她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婆婆的白眼和讥讽,丈夫的冷漠和可疑的态度……这个迟迟不来的孩子,很可能也让家庭岌岌可危。
子宫,变得贫瘠的“土壤”
33岁的媒体人Shirley准备做妈妈,女友建议她先做个“土壤”测试——就是子宫的环境是否适合怀孕。“现在三十出头的很多女人‘土壤’不好。”这一切,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实在有些讽刺。我们的祖母们和我们的母亲们,曾经有那么旺盛的生育力,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但是现在,是什么伤害了女人天赋的生育力?谁透支了我们的孕资源?
来自医院妇科门诊的调查发现,1/3以上的不孕妇女,在婚前或婚后都曾有过不当人流的经历。而人工流产绝非安全,很可能造成盆腔炎和输卵管发炎堵塞,从而发生不孕。这是由互联网上查到的一位医生的报告:“我的一个病人,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可是,她觉得有一项无法弥补的遗憾,从37岁那年开始,她已经为治疗不孕症整整奋斗3年了。最初检查,发现两侧输卵管不通,一侧全部堵塞,另一侧有粘连——这很可能是多年前一次人工流产遗留的问题,虽然当时她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反复流产更可能使我们的子宫这个“土壤”变成不能生长生命的荒漠。那位保险公司的高级经理叶渝也许就是因此而饱尝“怀孕”难之苦。她是26岁结婚,婚前有两次怀孕,婚后还有一次,都做掉了。“3次都是用药物的,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利利索索就流了。那时候有个好大的误解,就是怀孕方便,流产也方便,想生随时生好了。”
一边是生殖门诊求孕若渴却可能求之不得的刚刚30岁出头的女人,一边是排队来做流产手术的更年轻的姑娘,这往往是很多医院共存的一道风景。这个世界有时候真是不平等。一位做试管婴儿的求孕女子就在新浪论坛表达过对那些做人流术姑娘的嫉羡之情。年轻的姑娘们则浑然不觉她们正在做什么,其中的一些人显然不是第一次来做流产,娇嫩的脸上挂着一副青春逼人、资源无限的无所谓态度。她们会否意识到,在若干年后,她们有可能站在求孕者的行列里呢?
还有年龄:一再推迟做母亲
今天的女人们难以让人猜测到准确年龄,50岁的像40岁的,40岁的像30岁的,30岁的像20岁的。但我们的身体年龄,可能仍然遵循着它古老的生命规律。无论是医生还是我们自己,其实都承认,23~35岁,是最佳生育年龄区间。而超过35岁,再生育就必须面对比例越来越大的各种危险。
恰恰在23~35岁之间,我们把它作为职场打拼的时段。“从没想过不要孩子。但年轻时一心想着把事业做出来,也觉得根本没有准备好,我想等条件一切具备时再要孩子。等我当上我们的大区总经理后,打算要个孩子,却再难怀上了。”35岁的Jessica对此黯然神伤。虽然她看起来25岁左右,医生却告诉她,她的卵巢已经提前衰老,她的“土壤”已经不能接受一颗叫做“孩子”的种子。Jessica怀疑: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她是否应该在25岁的时候就解决好生育问题,然后再打拼事业呢?
事实上,30岁之前,她的事业摆来晃去的,也并没有定锚。而像Jessica一样状况的高阶职业女性,实在为数不少。一则来自深圳的报道指出,深圳育龄女性不孕的同比增长率为10%~20%,在全国居前列,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该报道特别指出,其中高龄不孕女性不少都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知识女性。专家列出的原因为:受环境污染,精神压力大,生殖道感染,盲目多次人流以及过晚生育等因素。
高端的化妆品让我们的容颜对时光说不,但没有什么产品可以帮助我们的卵巢应对今天越来越险恶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我们也很少会意识到,我们的卵巢会老,我们的卵子其实是有限的资源,也会变老变劣质甚至发生变异。也许我们必须更早意识到,我们的孕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挥霍性使用它,就可能得到报复性的结果。在我们的人生里,我们也许应该尊重我们的身体编好的生育程序,给生育和职业生涯一个更加平衡的规划。
专家访谈:为什么我们成了好孕好难的一代?
母亲那一代人,生活跟现在来比算得上清贫,但是,生上三两个孩子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那时候宫外孕、胎停育、怀不上,哪有现在这样普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成了好孕好难的一代?
■ 为什么孕育困难的现象在我们的时代变得如此普遍?
首先是社会转型期普遍的工作生活紧张,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是不得不应对的事情。职场上、生活中所衍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映在女性身上,就会通过心身调节机制影响内分泌的改变。再有就是职业女性对生活的过度规划。由它而起的,孕育可以产生三方面的问题:
□ 年龄。20~35岁本来是生育的最佳时段,但现在有相当部分都市女性由于种种原因把计划要孩子的年龄拖至35岁以后,这就不得不和进入衰退期的卵巢功能打一个赌了。
□ 过度规划。过度规划是很多女性人工流产的直接原因,而人工流产后遗症,可以说是继发性不孕和孕育困难的首因。以医生角度看,健康的头胎无论如何是应该保留的。在临床中,我们做的,也只能是劝,但人们总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不能要:上学、出国、工作机会、婚姻出现问题,都可以轻易地把一个孩子的出生权勿掉。
□ 心理压力。即使年龄不算太大,也没有严重的人工流产后遗症,仅仅是由规划产生的过强的心理期待,也会产生压力。现在一些知识女性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会使用试纸测,或直接到医院做B超监测排卵情况,以求一举中的。这些做法真的很难说是使怀孕更容易了还是更难。包括用某些方法计算胎儿性别、生辰运势,或来自父母、公婆以及周围社会关系的催促,都会造成心理期待过强。
■ 有不少曾经坚决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好容易改变主意准备怀孕,却往往碰到孕育困难的情况,先前的心理因素真能对身体产生如此强烈的暗示作用吗?
我不认为先前不想要孩子的心理暗示会如魔咒一样阻止怀孕。这样的女性如果产生孕育困难,一般也是多年避孕的影响。既然她很久都不想要孩子,她有可能经历过人工流产或是长期口服避孕药,身体要从被药物控制的状态转到自然的状态,需要过渡时间。
■ 为什么一些女性,本来要不要孩子无所谓,一旦被宣布不孕不育,就非要上不可?
这可能由于自我评价的改变,她的内心平衡被打破了,不能接受不完整的自己。如同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缺失感。被宣判为不孕不育,无异于要承认和接受自己女性重要功能的丧失,这伤及女性生命的价值,是生命中的至痛。
■ 心理治疗又是如何在缓解孕育困难方面发生作用?
研究成果显示,心理治疗确实可以在解治孕育困难方面发挥作用。在没有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认知调节、行为训练、支持性的心理治疗、性心理治疗、婚姻家庭辅导,都可以是有效手段。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女性理顺关于孕育的认知,进行一些性生活的指导和自我放松训练,对家庭关系系统进行扰动,调动家庭系统的积极资源,从而帮助女性增强自信。
家庭治疗与医学诊断不同,被医生判定为有问题的妇女往往非常孤独和无奈,而扰动是很策略的,资源取向的,它不会让任何人感觉自己有病。它把不孕不育看成是一个关系系统互动的结果,然后引导大家都来做一些改变。
■ 对于进入婚育期的职业女性,您的建议是?
尽量选择物理方法避孕(戴避孕套);成熟的女性结婚时就要做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参加婚前、孕前的心理辅导;生活有很多重要方面,顺其自然可能是聪明之选。(资料来源:《心理月刊》;文:王小屋)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