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会儿“拜金”

在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一张百万英镑钞票》中,读者明显感到有两股力量——荒诞之力与浪漫之力——自始至终纠缠扭斗在一起。从场面上看,荒诞之力似乎一直占据着优势,故事主人公亨利·亚当斯仅凭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英镑钞票,非但没有饿死街头,反而畅通无阻地在世界第一大都会里花天酒地地生活了一个月。那些挡在他面前的各色势利鬼,只要一见到那张附有魔力的通行证,无不立改一秒钟前还刻在脸上的傲慢与不屑,马上低眉下气、满面堆笑地围着亨利团团转起来。街头的各种报纸,不论是英格兰、苏格兰还是爱尔兰的,更是兴致勃勃对这位“坎肩口袋里揣着百万英镑的人”连篇累牍地报道,亨利的名位一路攀升,最后竟“超越了所有非王族的公爵,以及除英格兰大主教而外所有的宗教人士”。如果不是拿他做赌注的两位老富翁及时返回,这出闹剧恐怕会一直演下去。

因为不能坦然享用来路不明的快乐,所有花销都被亨利仔细记下,他甚至莫名其妙地坚信:自己一定能胜任拿他当赌注的老富翁许诺给他的职位,等一切都恢复正常后,只要拿出两年薪金就能还清这段荒唐时光欠下的所有债务。看来百万英镑钞票巨大的魔力并没有使亨利觉得欠债可以不还,别人的钞票可以随意花销,他的灵魂也因此躲过拜金的漩涡,没被卷进由黄金铸就的地狱之中。

于是,我们不无诧异地发现那些整天围着亨利转的势利鬼们居然也没有一个见财起意、计划着干脆干掉这位人生地不熟的外来傻小子,把那张无所不能的钞票据为己有。伦敦城里拜金的巨浪虽然强大,可它还是被结结实实地挡在了财产权坚固的堤坝之下!

人内心自卑才会拜金,瞎较劲


人的自卑或多或少都是在跟他人的比较当中被进一步放大了。有时候我们追求的不是自己快乐,而是比别人快乐。尤其喜欢跟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进行攀比,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越不如人我们就越自卑,越自卑我们就越不快乐。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不快乐是自己“瞎较劲”的结果。

按照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本来,追求优越,是战胜自卑的关键所在。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可拔苗助长,如果有自卑感的人总是采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越积越多,如果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一成不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当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以日益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这些过度补偿,往往是损人不利己,让别人痛苦,也让自己受罪,归根结底,都是严重自卑造成的。

有时候一个人过分的炫耀自己的某一点,那有可能就是他最自卑的一点。比如有的暴发户用全身的各种名牌来武装自己,就是怕别人看出他过去在财富方面缺憾前面提到,人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在跟他人盲目的攀比中放大了。比如你现在一个月已经挣了一万块钱,突然看到你的大学同学一个月挣两万,你就开始心里不平衡了,于是,自卑宛若雨后的蘑菇一下子冒了出来。过两天,你又发现你的房子住得不如你中学同学大,你开的车比你小学同学还不如,那你岂不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孔夫子曾经说过:“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也。”

改变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学会从过分关注别人当中抽离出来,学会关注自己。

检阅自己,是否有过度补偿?


所谓,缺什么找什么,在心理学有个词叫“补偿”,说的就是这种心理,在爱情和婚姻当中,这种补偿心理也处处可见:比如个矮的一定要找个高的,胖的喜欢找瘦的,没钱的总向往嫁个有钱的,内向者容易被外向的人吸引,规规矩矩的的淑女总是跟着强悍粗鲁的硬汉跑,江湖女侠看见文弱书生难免芳心暗许。小姑娘总爱大英雄,而大女人却往往被小男人俘获—-没钱的女人向往有钱的男人,同样,缺少安全感和真爱的女人有时候也需要物质和金钱来弥补内心的这种缺憾。说穿了,这是一种潜在的自卑心理,因为自卑,就不够自爱,因为不够自爱,就特别需要金钱和物质来填补。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补偿过度的现象:

1、 过分追求名利,而忽略亲情、友情和爱情

2、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3、 对自己,对配偶过分苛求,总是把目标定的太高,让人不堪重负

4、 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转嫁给孩子,让下一代成为自己人生的替代品

5、 “工作狂”的生活方式

6、 过分看重别人的赞美和看法

7、 对自己的外表过分在意,酷爱整容

编辑推荐:

推荐测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