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某大型shoppingmall,赫然见到全新的牛仔裤广告,硬照女主角——阿娇,画面主题是:betough(自强),以往该品牌往往用硬朗狠劲的人物去令受众相形见绌:看来你还不够自强,搭救你的唯一方法就只有穿上(牛仔裤)。这一次用了阿娇作代言,反倒令人觉得她气场太弱,她才应该被搭救,那一句诉求更像一句安慰:要坚强些。
艳照门过去了一年,陈冠希出庭后,张柏芝和阿娇先后站出来面对公众,但反映截然不同,张柏芝的控诉言论得到较多支持;阿娇博取心的言论却惹来不少投诉,甚至被指“伪人”。混娱乐圈的都应该有一个公众形象,如果她的作品和私下的形象都符合大家对其形象的一贯想象,那就可以认为她艺人形象够“真”,反之,就会觉得她一切都是伪装的。张柏芝的电影里多数是我行我素,死了都要爱的义无反顾,而她结婚前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副“爱谁是谁”的烈女形象,所以,即使艳照门事件里她的照片最是不堪,但她猛然出来连哭带闹地控诉,结果好评如潮,虽然访问中错漏不少,逻辑混乱,但总算是一气呵成,势如破竹。你想想,任何一个正常人见到这般阵势,还不立马因她爆发的能量太多而投降:好好好,都是他的错,支持你还不行嘛?!所以她的访谈胜在:演技实在是很好很强大!
而阿娇,扮纯情学生,演爱情电影,为维持纯情形象,连kiss的镜头都没有,艳照门一出,形象尽毁。一年后阿娇高调复出,在访谈里,她一再悠悠地回望当年自己如何迷恋陈冠希,已经愚不可及;而作为一个明星,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由艺人变成一个可怜的普通人,没有娱乐圈这口饭,家人就无法生存,而自己就是公司的演艺傀儡,形象纯情让受众产生幻觉原非本意。天啊,观众喜欢看魔术,是享受被骗的幻觉,如果魔术师让每个幕后的步骤袒露给观众,换来的就只有鄙视和嘘声。心理学上有一种破玻璃原理:好好的玻璃没人破坏它,个个都会小心维护,但假如玻璃破了一个洞,就会吸引更多人去破坏,最终发展到要把玻璃破成碎片而后快,人性不可抑止的阴暗面可见一斑。阿娇就像一块完好的玻璃,破了一个洞后,更多的破坏也只是默默承受;而张柏芝,就算是一块碎了的玻璃,也要发出“想毁我?我就割伤你的手”的凶狠光芒。
所以,阿娇的复出不应该只是测试观众接不接受,而是应该考虑清楚观众的发泄口在哪里,或者顺势来一个形象的逆转,有时反而可以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