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橡皮人,积极生活大作战!

“你以为自己是杜拉拉呢?这不过是份工作,你就不该对它抱太高期待。”骆凝在心里重复着朋友的话,伴着一阵心寒。

在公司工作3年,她付出的比杜拉拉还多,可她并没有像杜拉拉那样连番晋升,一次都没有。“你的想法不被重视,你的付出不被肯定,你感觉自己只是被当作工具在使用。我就像一辆被工作、责任塞得毫无空隙的小汽车,在高速路上飞奔,但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跑不动了!不跑了!”

骆凝苦笑:“我还是选择做个无痛无趣无梦的‘橡皮人’吧。”

且战且退的“橡皮人”


“讲课时问起来,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我们都是橡皮人’。但是,橡皮人在职场中付出的代价很大。”常到企业讲课的积极心理学讲师汪冰提醒说:“在工作中受挫后,橡皮人会把努力减少一点,对工作期待也减少一点或干脆不抱期望了,但这时候你心里感受如何?大部分人回答:我会更难过。因为这种努力减少的潜台词是,我要不到我想要的了——你的内心更消极、更绝望了。你陷入到与工作的冷战中。”

消费时代的“不能忍耐症”

橡皮人的出现并非偶然。人类自从有失败,就有沮丧、低落的情绪,但是,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普遍。近几十年,全球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巨大飞跃,但是,严重抑郁症的人群比例却比50年前多了10倍,而且发病期提早了10年。

人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无助的,小孩对挫折的耐受力也非常低。随着长大,我们接受和学会应对自己的需要有可能得不到满足的现实,挫折耐受力也逐渐增加。

但是,生活在物质极大充裕的消费时代,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太习惯于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很多人不懂得接受、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艰难困苦。

“情况必须完全符合我设想的方式,不应该妨碍我享受生活,不应该妨碍我达到目标,否则我的生活就太可怕了。”理情行为疗法创始人艾伯特·埃利斯这样形象地描述挫折耐受力低下者的思维方式,他称之为“不能忍耐症”。这会导致拖延和自我挫败的行为,还会让人恐惧改变,因为任何变动都可能带来未知的情境和麻烦。

问题是,现实世界不像母亲的怀抱或广告那样甜美,它正以高速向难以预料的方向行进,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我们的生活也一样充满了问题,经济压力、人际关系、赶工期、交通堵塞、孩子不听话……每个身处其中者都得不断面对挑战,这需要我们拥有强韧的心理素质和对挫折的耐受力。

随着自由而来的危机

36岁的陆涌能赚钱也能扛压,并且是个没家没业、自由散漫的飞特族,一年只工作三四个月,其他时间就到处去旅行、爬山——难度很高很野的山。职场橡皮人朋友们都羡慕他过得潇洒,他却苦笑着说:“我也想享受都市平稳生活中的细节,可我没感觉,觉得没意义。就像吸毒一样,得加码才能有点感觉。爬山其实很痛苦,但是,可能我就是在这种缺氧的状态下才会有某种快感吧。”他面临的,也许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之一马丁·塞林格曼所说的“随着自由而来的危机”。

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自由是越来越多了,食物、衣服、音乐、书、工作、居住地、伴侣同时也要求我们作出选择,这对我们“自我”的强大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们涉及我们的价值观、宗教和哲学思想定位,以及总体的生活风格。我们要作出的选择和决定越多,对自尊感的需要就越迫切。”心理治疗师纳撒尼尔·布兰登说。

塞林格曼认为,这也是抑郁症高发的重要原因。“我们时代的自我扩张正好与社会意识的丧失同时发生,于是人们失去了生存的高层目的。人类需要生活在意义和希望中。意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它必须依附在比自我更大的东西上。信仰下降、国家理想消失、家庭破裂……你还可以去哪里找寻认同?找寻人生目的?找寻希望?剩下的只是小小的、摇摇欲坠的自我。”

自由也意味着责任——拥有自由,就必须为自己的成败、苦乐负责。一旦失败就像遭遇灭顶之灾,甚至让人自尊顷刻崩塌。怎么办?塞林格曼给出两条出路:“一是改变个人与团体间的平衡,寻求新的平衡点;二是找出‘特大号自我’的优点、力量所在——方法就是学习乐观。”

不要让“更好”成为“好”的敌人


童年期和青少年期,我们通过父母的心态、老师和父母批评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面对危机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心理专家认为,多数中国人所处的环境并不利于乐观心态的形成。

“我们的学校教育都在追求分数,对于孩子内在品质的关注太少了!”积极心理学讲师符然雅说,“我们在比较文化中长大。‘比’就是两把刀,会带来伤害。我们的教育还倾向于关注没做到的部分。家长往往忽视孩子已掌握的部分,只关注失掉的部分。植物向着阳光生长,所有人内心深处都需要肯定、鼓励、赞美,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来自对已经做到的部分的肯定啊。”

“无孔不入的商品广告展示完美的形象、产品和生活方式,也强化了我们对完美的向往。同时,我们作为商品生产的参与者,也不可能不被企业价值观影响。完美主义已经融入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汪冰说,“我请员工们讲自己的优点时,他们想的更多是缺点,因为习惯了被要求完美。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标尺,知道自己独特的地方——在别人没有看到你的优点时,你要看到自己;当别人对你消极时,你更需要积极地对待自己。不要让‘更好’成为‘好’的敌人。”

我们永远都有选择


人生难免挫折。这时,“你怎样看问题,决定了你会从沮丧中解脱出来,还是更加沮丧。”塞林格曼说。消极思维会摧毁自我仅剩的力量,积极思维却能让我们看到希望。

人遇到困境时通常有两种思考方式:

一种是想不要什么:哪里有问题?这是谁的错?做错了什么?我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干嘛还费这么多事?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另一种是看其他选择:哪里有价值?我能做的是什么?我能学到什么?我想要什么?可能有效的行动是什么?怎样对待自己才公平?

“思考方式不同,感受、情绪会有不同。人生的转折就在这儿!你要怎样去想,往哪条路上走?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懂得为人生作选择,就是积极的。当你改变了思维、行为方式,生活就会不一样。”汪冰说。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就认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把一件事看成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只要我们挑战自己的消极思维,按理性去思维、行动时,就会是愉快的以及有效能感的人。面对痛苦,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天生就是积极的


如果失去双臂,你将如何生活?达人刘伟的答案是:“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脚。”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刘伟那样积极地面对生活。但是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个人活着本身,就是积极的。“明知会受伤,却仍然爱别人;明知自己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却依然憧憬未来;面对虚无,还要怀抱理想……”汪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生而积极。”

何谓积极?

著名积极心理学讲师汪冰认为:

1、积极心理≠成功学。成功学的态度是:只要努力,你想要的东西都一定可以得到,你可以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而积极心理学的态度是,你想要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你只能成为最好的、最真实的自己。

2、积极不是没有消极,而是用积极心态对待消极事件;不是要袪除不快乐,而是要学会怎样恰当地与不快乐相处。

3、当你总是做对的时候,就不会有机会做错;当你更多地关注快乐,就没有时间痛苦。

4、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并且着重关注积极面。

5、积极是:接受限制,怀抱希望。

“我遵从内心的感受,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