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人脾气十分不好,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她找到一个高僧,渴望改变自己容易生气乱发脾气的毛病。高僧一言不发,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间禅房中,然后锁上门,无声而去。
女人本想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高僧一句话不说就把自己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高僧就是不理会她。女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高僧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了声音。高僧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女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高僧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女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高僧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个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高僧第三次问她时,女人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源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高僧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女人主动问道:高僧,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没有回答她,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
女人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底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这个故事讲述的一个道理:境由心造。面对外来的环境,你可以选择生气进而伤害自己或报复伤害你的人;你也有能力选择可以不生气,而是反观内心真正让你生气的原因,那就是对受害者身份的无意识认同——那也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一种自恋或自怜,这种自恋或自怜来自童年未被理解、接纳和满足的、对自我存在和价值的肯定与呵护。
真正的伤害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外在的人和事只是一个导火线。
故事中,因为这个爱生气爱发脾气的女人内心有一个受害者的认同,所以,她总是感到为一点点小事就乱发脾气,生别人的气,也生自己的气,生环境的气。一旦她看到正是她自己“制造”了一个容易生气的外在现实,自己才是“气”的制造者时,才获得真正的解脱。
如果你内心有一个受害者,你就能在现实中“制造”出一个受伤害的环境,“制造”出一个迫害者,也会本能地去寻找一个所谓的拯救者——但结果就像是那个故事中的女人,被关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屋子中,感到深深的痛苦和绝望。
所有的伤害,是一种长期自我暗示的结果。这个受害者身份的自我暗示,才是所有伤害的根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伤害,本质上都是一种自我伤害的结果。
因此,一旦谜底揭穿,你就有足够的勇气,不再伤害自己——你,可以不生气。 文/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