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学的书里都会提到性?

对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人来说,在看书和看网上公开课的时候,发现都会提到性。特别是弗洛伊德大师,说什么都是性。

心理学:谁都想来支配


心理学直到19世纪初才被承认是一门科学。

因为心理活动不可测量、不易感知、受个人先天差异的影响大、感官交互作用复杂、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引得纷争不断。

曾经一度弗洛伊德的教主地位不可动摇,后来荣格经过发展对弗老师的理论多有改进,本来是好事,但荣格又跟纳粹有点扯不清道不明,这一下中二学者们就不干了,纷纷拍案而起。这么乱喷了几年,再加上有人实在没品,非要在学术界树立政治正确,大家觉得不好玩了,干脆分家,结果几十年的时间里搞出五十个以上的分身来。

除了平时耳熟能详的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类,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旅游心理学之类神乎其神的分支。国内的心理学更是独树一帜,基本按大学分流派,几个大学的教授见面就拍砖……

大家如此前仆后继,其实原因也可以理解——心理学的应用功能实在太过强大,人们都想要成为这种力量的支配者。

学习心理学,师从很重要 


所以学习心理学,第一条你要记住的就是:这个神奇的学科根本没有所谓“大一统”的理论。

各位大师基本上都是自成一派,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各派核心理论的矛盾碰撞也不在少数。

之所以说这么多无关问题的内容,是想让楼主明白每个人对心理学问题的解释一定都是在他自己的理论体系下的,就像书法,初学者无非是临摹颜柳欧赵四大家,但是写上十年你也会自成一派。

人类的本能摆脱不了性


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保留了作为动物的原始特性,即求生本能。

而作为人我们却还有着违反动物天性的一面——希望跳脱可以维持自己生存的固有环境,去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的冲动,这是只有人类才普遍拥有的特性,即求死本能

求生本能让人类种群得以生存,求死本能让人类社会得以发展。我们无数先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去追寻探索和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积累至今造就了人类世界今天的繁荣。

那么我们先来看求生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冲动]两个部分,生存本能包含了[安全感]以及动物的三大基本情感:恐惧、愤怒、悲伤;性冲动包括性认同、性诉求、性倾向和性满足。

心理学的一个经典的理论是:人的本质是性冲动和渴望伟大。(似乎原话出自弗洛伊德?)这句话虽不全面,但是“渴望伟大”这四个字确是很精准的概括了[求死本能]的实质。

那么你也可以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本质原因都归结为[求生本能]和[求死本能]的相互作用,即是说[生存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始动机。

重点:学习心理学为什么一定要提性?


那么来回答最初的问题:说到心理学为什么一定会提到性?因为[性冲动]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机之一,[性冲动]会确实改变我们的思维状态和行为模式。这也是各个流派心理学理论难得的基础共识之一。

所以,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一定要把性这个问题搞清楚呀。

部分文字来源:齐乐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