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需要点儿小仪式!

 

今天,您举行仪式了吗?


起床的时候,用卫生间的时候,早餐的时候,工作的路上,或与爱人告别的时候?仪式是日常生活中的魔力时刻,它们随处可见: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甚至政坛。

显而易见,仪式正在渐渐复兴,这是因为人有一种对仪式的天然需求。即便人们不再是教堂的一员,在子女出生、受洗、婚礼或葬礼这些重大场合,人们依然会将极大的精力倾注在这些教堂仪式中。在一个家庭中,大家共进晚餐或共同玩耍都是一种仪式。

它表明:我们属于一个整体,彼此关爱,相互支持。亲密的女友们会专门留出一个晚上来闲谈,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会觉得自己受人喜爱,有可以信赖的朋友。每天傍晚,我们都会抱抱小猫,或带着小狗一同去散散步,这些活动令我们心情平静,为紧张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一座宁静的岛屿。恋人或父母子女之间也有充满爱意的仪式,如清晨的亲吻,或傍晚的温馨时刻,这些能令我们更坚强,更自信。

在今天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传统的交往形式和安逸感几乎流失殆尽,因此人们渴望自己的生活能获得一种结构,一些温暖的特别之处。仪式能令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

仪式赋予生活和灵性静谧时刻


仪式的特点尤其体现在生活的转折点和危机时期:出生、成年礼、参加工作、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或亲人的逝世。在对仪式意义的重新发现中,我们获得了导向,生活也变得充满灵感和生气。不仅是节日庆典或重大过渡性质的仪式具有重要意义,生活中的小型仪式也不可或缺,它为我们赋予了静谧的一刻,为我们灌输能量和灵性。

然而仪式必须要为个人风格留出空间,这样一来,履行仪式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应在生活中重新引入仪式,让其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习惯。因为它能为生活赋予一套结构,缓解每日的压力,调和与爱人的关系,丰富人们的家庭生活。例如人们可以每天下班后喝一杯清茶,或每天清晨赶在全家人不同的上学或工作时间前一同吃顿早餐。如果说从前每周日的教堂礼拜是一种惯例,那么在今天的社会,每天清晨在大自然中的慢跑或散步也是一种有益的仪式。

仪式与节日都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程式,它们铭刻了我们的社会——无论社会本身是否意识到了生活的仪式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曾对生活的仪式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人们的怀疑情绪主要出于政治和宗教对仪式的滥用,人们谴责政治与宗教对人的摆布及其建立的等级秩序。

最近几年,人们对仪式的态度开始转变。仪式的意义越来越得到了认可。尤其在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时刻,仪式使人们超越了普普通通的每日程序。每年一度的生日,某些地区流行的起名日、婚礼、圣诞节、复活节、新年等,我们每年都会经历无数节庆。然而除此之外,日常生活的仪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每天夜幕降临时,爱人、朋友们坐在烛光中,一起随意聊天,这样的生活不也宛如节日吗?

每天一个快乐仪式


这些根据个人喜好举行的仪式无需遵照单一呆板的模式,可以随时更改。它能在规范性和自发性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将仪式视为一种心爱的习惯,那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增加新仪式,或舍弃陈旧无用的古老仪式。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为生命增添了一些愉悦的亮色。

 

每天一个快乐仪式,现在就开始!

早上出门前,给爱人或者父母孩子一个拥抱!上班地时间,看到阳光就微笑!

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投入家务,而是安静的坐在那里,享受5分钟宁静时刻!

睡觉前,跟爱人说一声,祝你美梦成真~

看看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