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喊出“我爸爸是李刚”

  当一辆轿车在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校园撞车门事件,是一个个别社会现象,但是也让我们再一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担忧。

  如今,人们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关注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是否关注到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呢?

  青少年心理问题多

  焦虑、抑郁、逃学、恋网、学习困难……青少年的这些行为并不罕见,而这些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们不健康的心理。青少年心理疾病不仅影响学业和正常的生活,甚至会做出危害周围人和社会的行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永梅表示,现在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患者非常多,家长也非常头疼。

  周永梅指出,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源自自卑的心理,例如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出现人际交往困惑、学习困难,甚至自伤、伤人的事情。而另一种缘于自负的心理,普遍出身家庭条件较好的青少年,他们大都不可一世,会出现经常打架、斗殴、逃学等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比较极端

  为何现在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较多,又较为严重呢?

  周永梅表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产生的。一是现在的教育评价比较单一,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是否优秀,这让很多孩子心理压力大、挫折感强。二是家庭教养方式比较极端,有的家庭管教过分严厉、粗暴,这让孩子比较叛逆;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较懦弱、胆小。

  健康的含义 不仅是身体健康

  相关新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出现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大都是经受过挫折,或者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由于心理接受的负面情绪较多,对社会及生活有些偏见,容易出现负面心理。

  但是,像“李刚门”这种事情的出现,说明家庭比较优越的孩子也会出现负面心理,这是为何呢?

  周永梅表示,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对社会的认知等各个方面的健康,而很多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平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并不关注,每天忙于工作和应酬,直到孩子出现厌学等一系列症状才发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当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可能会出现非正常的社会认知、自我认知的扭曲等,以至于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厌学、上网、打游戏、成天听MP4,当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导致这些行为出现时,家长如何对待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艳丽表示,这个阶段主要靠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家长要调节情绪,尽量接受孩子的行为,不能因为孩子的负面行为就想着如何去惩罚他们。更要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

  家长不能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平时应该多鼓励、关心他们。

  另外,孩子本身也应该多跟父母沟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受到身体发育、时尚元素、优越感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此时应该将心中的想法告诉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帮参谋,尽快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指导

  培养兴趣疏解叛逆情绪

  黄艳丽指出,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是2岁左右的幼儿期,这个时候刚刚会说“不”,第二个逆反期就是12~16岁的青春期。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如果受到外界的影响,就很可能影响心理健康成长。

  其实,孩子的逆反期并不可怕,黄艳丽表示,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一时期可以根据心理、身体发展的特点,增加自己的业余爱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例如,孩子可以多参加体育运动、或者画画、听音乐来宣泄内心的不愉快,让不良情绪积极健康地释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