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咨询师只说对的不管合适

我找来昨天作完案例分析的5个学生,我面带笑容地说,“你们做案例治疗部分的时候,互相看对方的了吗?”他们彼此看看对方,摇头,满脸无辜。这是个案例作业,要求我带的几个初级咨询师完成分析,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治疗思路,且要求不许翻书参考。

可是,令我啼笑皆非的是,几乎全班同学(小班)都给出了看似相同的答案,所以我不免要怀疑。他们的相同答案部分选摘:

1)多做运动,不要给自己太多空闲时间,以免胡思乱想。

2)走出去,去大自然,暂时打破自己模式化的生活。

3)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转移自己对心理问题的关注。

4)多交朋友,参与集体活动。跟朋友多交流,多倾诉。

5)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写日记,要坚持,写日记也是一种发泄。下次咨询拿过来探讨。

…….

其它相同的部分不再罗列。从治疗的角度,都不错,而且这些也是我们经常从书本、电视、报刊看到的文章中所罗列的。运动,本身就是对思维的缓解,得神经症的人,大多是“神经质”性格,比较关注自己,比较敏感别人的言谈举止。

培养兴趣爱好和外出拥抱大自然,代表着转移注意力,尤其转移咨客所平时最关心的东西。而多交朋友和倾诉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发泄压力。另一个功能就是寻找参照物,可以通过与人探讨来对照自己的不现实观点。而日记除了发泄之外,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因为书写比说话慢,可以给大脑一个足够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怎么了的方法。所以,以上方法都不错。

不过,我这里不是评判方法对错的。而是惊愕学生们的基本功出奇的好,而自我创新意识却太差了。初级咨询师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不要犯错,而会少于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如果给每一个咨客都提供以上5点建议,无疑是不会出错的(大多数情况是),但是效果就未见得了。

道理很简单,你让一个常年不爱运动的人去跑步,让一个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去写日记或者让一个在封闭环境工作的人要多去交朋友,这无疑是犯了一个“只考虑对的而不考虑适合的”错误。

咨询原则中有一个不容易让初级咨询师领悟的东西就是“咨询变化最小原则”。就是说让咨询者作最小的努力和最容易的变化而获得最大的咨询效果。就好比,我们都知道他胳膊长了一个疮,而你说你要把这只胳膊用锯锯掉,防止扩散才能保全性命;而我说我会给你抹一种药他也不能帮你彻底恢复,一辈子你会留下个疤,但他可使病情不至于扩散影响到你的生命。你猜咨询者选择哪个?

所以,当你还是个初级时,可能就会不能避免地动不动要用手术来吓唬咨客,但是至少你可以做到一点。把咨询者当成一个特殊的个体,为他设计属于他的治疗方案。并警觉地让他原本地告诉你是否在按照你的要求作。如果没做也要说明原因。

不要生气,咨询者大多是不听话的,呵呵,但他在传达给你一个信号,我不听话是有原因的,当你破译了这些原因,你就会收起动手术的刀剪,那时你的建议就会变得最适合这个咨询者。当然也一定不适合别人,这个你要记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