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越高发生产后抑郁几率越大

  

  孕产妇平常可多读一些心理、生理以及小儿护理方面的书籍,以充实自己。

  22岁的娜娜大学毕业后就领了结婚证,如今她对生育有很多忧虑,比如生产过程是不是很疼?产后能不能照顾好BB?对于娜娜的忧虑,樟木头石新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朱丽莉告诉她,生产和照顾宝宝是女人的本能,娜娜不必过于忧虑。

  “我们追踪研究发现,孕妇产前抑郁者占17.4%,产后抑郁者占14.6%。而且越是学历高的女性,越容易发生产后抑郁。”朱丽莉告诉记者,有数据统计,50%~57%的新妈妈在产后第一周都会出现没有明显理由的悲伤和焦虑,且常常哭泣。这种症状开始于产后第一周(1~4天),正常情况下在两周内自动减缓,只有大约15%~20%年轻妈妈的产后忧郁会发展成真正的抑郁症。

  应预防控制产后抑郁症

  朱丽莉告诉我们,与真正的抑郁症不同,产后忧郁是短暂的。如果两周之后,产妇还害怕给孩子喂奶或换尿布,或者担心自己不能带孩子,这就可能进入了真正的抑郁症。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咨询专家是很重要的。“首先,它能避免产妇生活在本来可以避免的痛苦中;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可避免母亲的抑郁症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因此,如果产妇感到与婴儿相处时不太顺利,就应寻求专家的帮助。”

  据朱丽莉介绍,在城市中,近几年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除去上述的产妇本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家人的理解关怀、产后的生活负担和人际环境等问题外,来自社会的因素也不容忽略。城市产妇大多是职业女性,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上能有进步,不少人还是单位里的骨干。因生育以及随之而来的较长时间的哺乳期,不仅彻底打乱了原先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还可能因生育而失去原本发挥较好的职位和工作。

  “摆脱产后抑郁症、尽快恢复产妇的正常心态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医学上医治抑郁症可使用抗焦虑药物、电休克疗法等手段,但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显然更重要、更有效。”朱丽莉表示。

  产妇自我调适很重要

  朱丽莉说,产妇学会自我调适,是摆脱产后抑郁症最主要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要树立克服生活困难的信心,也要尽量培养适应新的生活状态的能力。要明白作为母亲不可推卸的职责,也应深刻体会自己付出母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保持心理平衡。”朱丽莉表示,“产后抑郁症类似于女性的经期反应,生理上的不适容易导致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而一旦你掌握了它的规律,产后抑郁症便不攻自破。”

  “我们常常发现,每当分娩完毕,家人最关心的都是婴儿的性别和体重,很少过问产妇的健康状况。另外,提倡母乳喂养本身是件好事,可有的长辈拼命催产妇吃"能发奶"的食物,也会使产妇的身心受到某种伤害。”朱丽莉表示,产妇的家人,特别是最亲近的父母、公婆和丈夫等,应理解产妇所承受的产后痛苦和烦恼。家人的理解和关心,是减轻和消除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增加体质可避免抑郁症

  另外,增强产妇体质也是避免和消除产后抑郁症的必要途径。“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产妇是遇到种种生活上的烦恼而引发抑郁症的。而不少烦恼,都是因为体力不支、能力不够、奶水不足、睡眠紊乱等身体上的因素所造成。”朱丽莉告诉娜娜,经过生育后,不少原本身体不佳的产妇容易落下一身毛病,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所以加强身体锻炼、产前必要的体能适应,对于抵抗各种疾病、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

  朱丽莉安慰娜娜,产后女性体内荷尔蒙急剧变化,加上照顾婴儿的压力、新妈妈的仓促不安及个人体质敏感,大部分新产妇都可能有轻微的产后忧郁,症状包含无缘无故哭泣、情绪多变及易怒焦虑等。在家人的支持与关心下,忧郁的症状在两周内会缓解消失,因此不必担心,朱丽莉建议娜娜,“可从现在开始阅读一些有关孕产妇心理、生理及小儿护理方面的知识,以充实自己,从思想上做好准备,培养和锻炼自己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有需要的话,可拨打石新医院的免费咨询电话,0769-82051111,由心理医生为你排忧解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