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第一次在中国传播是1900年,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开始讲授心理学,现在北大校史馆还存着一本当年油印的心理学教科书。
从1900年到现在,心理学在中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装饰品阶段”。就像房子盖好以后在房间里摆一盆花,它对房子的功能没有直接影响,只是看上去好看而已。心理学刚传入中国时,只不过是一个学科,表示某个学校的学科比较齐全而已,心理学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 “调味品阶段”。调味品跟装饰品相比,有一点实用功能,但作用仍然非常有限,就像做完菜要放点味精一样,对菜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没有根本的影响,只是吃起来口感好一点或看上去颜色好看一点而已。
第三个阶段是 “必需品阶段”。这一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第一家直接采用心理学理论的是中国空军。1984年空军选拔飞行员时,由原来的三个标准,即身体素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加了第四个标准即心理素质。空军对飞行员心理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训练飞行员的过程中发现,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对于其如何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人,骑着骑着突然发现前面有危险,正常情况下他应该刹车或者绕过去,但因为刚学会骑自行车,他既不会捏闸也不会拐弯,只会一边喊着一边就撞上去了。骑自行车者心理素质没那么过硬跟人撞上了或者撞到墙上了,损失不会很大,但一个飞行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只会喊,这就非常麻烦。我们国家培养一名飞行员的成本是多少呢?大概相当于该飞行员体重那么多的黄金,而一架苏27或苏30战斗机的价钱在两个亿左右,因此,如果飞行员心理素质不过关,损失就大得多了。
从1984年开始,心理学真正进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包括军事发展领域。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心理学开始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现在中国人关心的两件事,一是健康和幸福,二是成功和成就,这两件事情都离不开心理学。很多情况下,健康和幸福跟人的心理素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成功和成就也是现在很多领域都在关注的,这两个方面跟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心理学在中国已经成为必需品。但心理学并没有准备好,这是因为现在整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概念体系、技术支持体系99.99%都是直接采用西方的理论和基础,而中国人跟西方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比如中国人的幸福或者影响中国人幸福的因素,和西方人的幸福或者影响西方人幸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我们拿西方人的理论解决中国人幸福的问题,就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现在我国心理学应用的现状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