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姑爷 丈母娘喊你去买房

  现在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房价上涨,网上流行一句俏皮的调侃,“丈母娘推动了房价上涨”。人们听了一笑,仔细琢磨还觉得真有点儿意思。无非是“准丈母娘”要求“准姑爷”给要结婚的女儿买房子。这话听起来平常,思考一下还真有硬道理,中国文化当中结婚是男性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成家立业,标志着男性主导的社会一个男人个人生活的开始。农业文明中“盖房子”“娶媳妇”是男孩子从小就开始的目标。你问一个放牛娃,为什么放牛,他会说“攒钱”,攒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长大放牛”。周而复始,五千年农业文明都是这样一种思维。

  今天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流动改变着社会结构,盖房子,娶媳妇的少了,买房子,娶媳妇依旧是男人一生中的大事,传统文化的基因和习俗都没有改变。网上调查女孩子找对象的条件,67%的人并没有提房子是硬性条件,但是一旦进入了要结婚阶段,几乎百分百的女孩子要求男方家给买房子。丈母娘这一关更“难过”。“怎么的,人家的姑娘结婚都有房子,我姑娘怎么了,不缺胳膊,不少腿,为什么就没有自己的房子”。女孩子也感觉没有房子就像没有家,颠沛流离,租房子没有安全感。准丈母娘思维普遍的一致性,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集体压力。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凡是想在大中城市扎根的都要考虑这个问题,不少大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家长就考虑这个问题了,孩子以后不会回到中小城镇了,有钱还是早买房子,实践证明决定还是对的,孩子大学四年毕业,买到的房子已经翻番了。结婚的其他费用都挣回来了。这种“决策英明”的喜悦必然要向亲友同事炫耀,这种示范效应,大大刺激了人们要早买房子的这根神经。提前消费,早买房子形成了社会普遍共识。大大推动了房价上涨。传统的力量顽强而且强大,无论是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农村,给儿子买房子、盖房子都是证明老人有“正事”。农村实在盖不起房子的老人也要把自己的房子倒出来,自己出去租房子,结婚欠下的十万、八万债务由父母偿还。这就是中国人的道理。

  有人会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女孩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差钱”,如果你去观察就会发现,这里面是有规矩的,如果经济条件差不多,女孩家要买结婚用的房子,男方家认为是侮辱,瞧不起人。现在流行的是,女孩家可以给新房装修,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和空调,甚至可以给姑爷买一辆小轿车。买新房是男孩子家的责任,习俗就是准丈母娘的硬道理。也有女孩子什么也不要,选择“裸婚”,看重的是男孩子是“潜力股”有发展。准丈母娘可不这么看,认为“潜力股”有风险,自己女儿和他一起奋斗二十年,可能成功。可女儿已是半老徐娘,人老珠黄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所以,选择“绩优股”是准丈母娘的上上之策。所有的男孩和家长都要看准丈母娘的脸色了。

  有钱的早早买好房子,钱少的替孩子交首付,没钱的也要东借西凑买个二手房。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加剧了早买房、快买房的共同心理。多数人把一生的积蓄用在买房上面。哈尔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卖出的十套房子中有五套是这种刚性需求。不排除太太炒房团的游资炒作,房产市场确有泡沫。但是,每一年城市化的一个百分点就是几千万人要融入城市,结婚租房子被准丈母娘普遍拒绝,这些都是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