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使用在全球迅速蔓延,人们在享受网上冲浪完美体验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伤害。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 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 %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
1 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的明显的社会、心理损伤的一种现象。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消极、婚姻不和谐等。Goldberg[1 ]首次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症”( IAD) ,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 PIU) 。钱铭怡教授指出,尽管网络成瘾尚未作为一种正式定义的疾病收录到诊断体系中,但是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已遇到数量可观的病例,而且网络成瘾的实际发生率远比临床就诊的人数多[2~5 ] 。这种心理上的疾病因其特殊的危害性,已成为国际界公认的新的一种心理障碍。
2 网络成瘾的表现以及成因的探讨
网络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易引发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障碍和多种情感问题。心理学家荣格说:“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们戴着各种各样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的作用是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公开展示的一面,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我们并不喜欢的人的和睦相处”。“沉湎于网络里的人们,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往往会撕去“人格面具”,这样就与现实社会的需求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6 ] 。
许多研究表明: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各种人际关系障碍和情感问题,主要有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网恋网婚等[7~9 ] 。网络孤独症是指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远离周围伙伴,变得越来越孤僻[10 ] 。其主要表现有: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某种欲望,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原来计划,甚至整夜地游荡在虚幻的环境中,而到白天工作时则昏昏欲睡,对现实生活无兴趣;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甚至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饭和睡觉;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周上网一小时,会有40 %的人孤独程度增加20 %[11 ] 。我国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在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有20 %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 %的人与家人、朋友疏远[10 ] 。人际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淡漠,为了上网,宁愿置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或教育机会于不顾;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涉入网络的程度。对产生上述心理表现的生理学基础有研究已经显示: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剥夺以及免疫功能变弱只是最初的躯体表现[12 ] 。随着上网时间的增长,尤其是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令上网者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却较前更为严重,初期只是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之后就很容易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患,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13 ] 。
3、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网络传播的特点有关,网络传播的快速性,虚拟性,匿名性等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另一方面成瘾者的成长环境也是导致上网成瘾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青少年而言,如果家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是放任自流,都会刺激孩子自我的觉醒,要求摆脱束缚,自己做主。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力量等于相互抵消。尤其是当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时,网络世界更是逃避现实的好去处。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始适应独立生活,缺乏自制力,或者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对网络空间新鲜事物的迷恋,都可能将他们推到网络之中。男性是网迷的中坚力量,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有调查结果显示:具有网络成瘾症状的有12 位同学,均为男生[14 ] 。
4 网络成瘾的测量方法
心理学家金百利。 扬[15 ] 首先对使用因特网而导致的成瘾症进行了解,他总共对496 名患有严重上网成瘾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与用于分析赌博成瘾的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病症在对外界刺激没有控制能力这个特点上是极为相似的。故目前多参照DSM- IV 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将赌博改为“网络成瘾”。具体的标准为:以持久和反复的上网为主要表现(符合以下五条或五条以上者) : ⑴上网占据了整个身心活动; ⑵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⑶经常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⑷当被阻止或其它原因不能上网时情绪变化如烦躁不安、发脾气、不知所措或其它不适; ⑸上网是解除痛苦的唯一办法; ⑹常对别人隐瞒上网的时间和程度,否认自己是“网虫”; ⑺对上网的危害有后悔,多次坚决不上,但是以后仍然继续; ⑻上网的时间,花费的金钱以及其他投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⑼其他有理由推倒的与上网相关的精神或躯体症状,如人格改变、孤僻、被动、厌食、便秘、失眠、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体质及视力下降。
5 网络成瘾的处理
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针对这些危害Young[16 ]提出了如下一些治疗方法。⑴监视和限制网络的使用; ⑵在相反的时间上网;目的是打破其上网的习惯,建立新的使用网络的时间类型,以打破去在线的习惯。⑶借助外力的作用; ⑷建立限制网络使用的目标,具体明了的时间表可以给人一种都在控制中的感觉,而不是被网络控制。⑸戒绝; ⑹提醒卡片; ⑺个人清单; ⑻个人治疗以及支持团体:一些成瘾者可能是应为缺少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支持而转向成瘾性的网罗使用,他们把上网的一些户动功能作为缺少现实生活和社会支持的替代品;那些新近经历拉失去亲人,离婚。失业的人可能使用网络作为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注意力转移。临床医生应帮助其找到最适合其状况的支持团体,这些适合成瘾者特殊生活状况的支持团体可以提高成瘾者与处于相同景况的人交友的能力,还能减少其对在线群体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