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学者李银河自1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我国丁克现象,在她的著作中写道:“自愿不育者人群以个人现实生活的幸福快乐为重,珍视夫妻关系,轻视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重视自我的现代。”大多数丁克一族为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然而与其说这些更为“重视自我”的丁克一族不要孩子是为了享受二人世界的浪漫与清净,不如说是由于严酷的生活现实而被动作出的选择。
●家长们作茧自缚说
孩奴,到底当还是不当?这真成了一个问题,不过,也有不少网上网下的市民撰文发帖,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孩奴”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出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
而心理专家则针对“80后”的“孩奴恐惧症”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
●没钱没闲, 当丁克就不孩奴了
“养活自己都难,再养个孩子,第一遭罪;第二对不起下一代;第三忒没社会责任感。”“自己觉得负担不了那么重的责任,给不了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经济实力充足的生活,所以不该要孩子。”“成本太高生活太累。”“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自身素养,没能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不要生。那样将会让自己一生辛苦劳累连心理安慰也没有一丝,也误了孩子。” 说这些话的人,有一部分是已经有了孩子并觉得负担太重的人,也有一部分是结婚多年至今还没要孩子的“丁克”一族。
这些话其实也正是很多人真实心态的反映,因不愿当“孩奴”而自愿丁克以及因为错过最佳生育机会等原因被“丁克”的人正在递增。最近,已经结婚6年的小田和丈夫经常被亲戚朋友询问生育下一代的问题。每到这时,小田都搪塞说:“回头再说。”原来,小田夫妇目前没有要孩子的打算,属于“丁克一族”。据了解,目前婴幼儿生育抚养的成本过高,孩子成长教育等支出更高,是让很多年轻人选择“丁克”的最主要原因。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妇女平均的生育水平持续保持在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孩子的总数不到1.5个,有专家指出,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数字。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生育率继续保持在这一水平,在并不很遥远的未来,中国人口会以平均每30年减少四分之一的速度下降。
●孩奴压力下,不要孩子的家庭增多
张丽和和丈夫已经结婚6年了,夫妻俩都在事业单位上班,有稳定的收入。但多年来,两个人一直不要孩子,双方父母磨破了嘴皮子也无济于事。说起为什么选择“丁克”,小张告诉记者:“我们两口子都爱玩,周末不是出去运动就是跟朋友到郊外游玩。而且,看着周围的朋友一有孩子就被拴在家里,一点儿自由都没有,我们俩就更不想要孩子了。另外,现在养个孩子的成本太高,我们还要还房贷,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再增加个孩子的负担,那我们的日子可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了。”
到今年已经结婚8年的小爽也一直没要孩子,她说一直在犹豫,尤其现在孩子的成本压力这么大,觉得养孩子真是个负担,除了精神上的,金钱上的负担也很重。
很多“丁克族”认为,传统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所以千方百计地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边;现在不一样了,孩子长大后也会远走高飞,老人则可选择进敬老院安度晚年,所以,有没有孩子无所谓,但一旦有了孩子,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因此,他们更崇尚“二人世界”。
●对养孩子期望值太高,不想让孩子受罪
“我们现在虽然吃穿不愁,但孩子的各种成本太高了,看看周围的朋友,为使孩子上好的学校,互相攀比,把自己弄得很痛苦,我们就彻底打断要孩子的念头了。确实如此,生了孩子就不能让他委屈,有了孩子的时候你不攀比都不行。难道将来别的孩子都上好学校,你能不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别的孩子出国留学,你能不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别的孩子吃好的玩好的,你能让自己的孩子在旁边干瞪眼吗?我和妻子都商量好了,我们要把挣的钱买大一点的房子,再买辆轿车,别人能享受的,我们也要享受到,不想因为孩子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锦州市的李先生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家住某小学附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要个孩子,整天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不但很累,而且看着孩子整天为以后能在社会立足而学这学那,我也心疼。我不是不喜欢小孩,经济上也很宽裕,就是不想让孩子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来受罪。再说由于过惯自由的生活,特别是当看到一些父母为了孩子忙得上火,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时,我就更加没有信心了。一晃夫妻俩结婚8年了,尽管双方父母老催促要小孩,可是我们还是不想要。每当双休日,节假日,我们双双出入,白天听听音乐,或到商场购物,买上好吃的食物看望老人,这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