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房子、女人和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三要素,但高房价将之化作一把辛酸泪。电视剧《蜗居》给观众最大的感触就是,高不可攀的房价是剧中一切悲剧的根源,同时错误的心理人脉也是导致其以悲剧收场的重要原因。
剧情点评
海萍受错误
“心理人脉”促使 导致悲剧
海萍总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却在最后摆出正义姿态教育妹妹。可是那之前,她其实已经接受过妹妹情人的不少恩惠——兼职工作是人家给找的,病假条是人家帮忙开的。她最后能办学校,当然也是这之前的一步一步铺垫,得了好处不应卖乖。海萍就是受这种错误“心理人脉”的促使,才一步步走向深渊,最终导致了凄惨的悲剧。
海萍和海藻是两种类型的女人,一个完全靠自己的双手,另一个要靠男人来解救自己。前者无限辛苦,最后甚至得不到家人的爱。而后者,伤人伤己,违背道德,受尽伤害也无从自救。其实她们都是好女人,只是想活得好一些。如果不是为了买房,海萍可以与丈夫安贫乐道,海藻也可以幸福地嫁给小贝。但最终,高得离谱的天价房摧垮了她们,也毁了她们的人生。
《蜗居》现实版案例
担忧积累不到人脉资源
今年26岁的小林参加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了,一直在一家网络广告公司做市场营销工作。3年来,他认识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前辈,也接触了不少大公司的总经理,收到的名片已经放满了两本名片簿,但现在基本上没有保持联系。
“我也想主动与他们联系,但是不知道找什么理由,我担心对方觉得很唐突。我和以前的同事,其实当时的关系都很好,如果现在偶然遇见了对方也会很热情。但平时我却不知道怎样联系他们,我现在是不停地认识新朋友,却没有一个能‘积累’下来。”对于如何积累人脉资源问题,小林表示很困惑,同时,很多长辈告诉他,一个人30岁以前靠能力,30岁以后靠人脉。
“眼看就要迈入30岁了,人脉资源这么重要,而我却两手空空,该怎么办呀?”对于自己现在的情况,小林很担忧,有时候坐在办公室里,一手拿着名片,一手拿着电话,想跟这些“资源”联系,却又犹豫不决,总在思前想后:要不要拨打电话跟他们联系?电话通后要跟他们说些什么……
专家分析
心理人脉可决定成败
市精神病医院心理治疗师甘全喜指出,心理人脉是人们拓展、分类、维系人际网络的心理模式。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了六度人脉理论,即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五层以内的熟人链和其他任何人联系起来。这一理论大大冲击了人们对社交网络的固有观念。进入21世纪以后,“心理人脉”这一概念逐渐形成,人们建立和维护社交网络的倾向、态度、行为反应等被综合考察,其固有模式即被称为“心理人脉”。可以说,心理人脉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利用人脉资源达到目的,走向成功。
有人倾向于根据关系形成的过程来把人脉分为血缘人脉(家人)、地缘人脉(老乡)、学缘人脉(同学)、事缘人脉(同事)、随缘人脉;而另外一些人则偏好根据重要程度将人脉分为核心层人脉资源(如顶头上司)、紧密层人脉资源(如其他部门领导、对自己有影响的人)和松散备用层人脉资源。这些不同的分类偏好就是个人心理人脉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
很多年轻人抱怨自己认识的人太少,对此,专家建议:不要选择,所有的人脉一概积存维护起来。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工作途径,把工作中认识的人变成你的人脉资源。
专家建议
有事没事多联系
如何与以前的朋友、客户保持友好联系?专家指出,多多联系是关键。有事没事的时候应该多与朋友联系。
在每个节日里给新老朋友发个祝福短信,保持联络。让朋友记得你,与朋友经常联络并不一定要有理由,应看成是一种正常维系感情的方法,勇敢地敞开胸怀,主动拥抱别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友谊。同时,除了电话,网络聊天也是一个积聚人脉、维系情感的好方法。在一些恰当的日子,还可主动策划朋友或同学聚会,彼此对各种话题进行交流,感情自然会加深。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不但可以解决小林的积累人脉资源的问题,还会获得许多精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