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新观点:全职太太相当于心理咨询师

  在男权社会中,妇女在家相夫教子被视作是理所应当的,还从来没有谁从经济学的角度论证全职太太的价值。近日,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女生龚晶在名为《全职太太劳动的社会价值研究》一文中指出,全职太太担当着保姆、幼师、心理咨询师、理财师、营养师等10种社会职业角色,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2万元。该文观点新颖,论证方法独特,一举荣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女大学生新观点:全职太太相当于心理咨询师

  以职业眼光看待全职太太,就会发现她们虽身在家中,却担当着保姆、幼师、心理咨询师、理财师、营养师等10种社会职业角色;以武汉市当前工资水平计算,全职太太每月创造劳动价值9600元,年薪可达12万元。在这10种社会职业角色中,尤以心理咨询师比较专业。

  12月22日,因观点新颖,论证方法独特,这篇论文获得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女生龚晶在名为《全职太太劳动的社会价值研究》一文中提出,社会上把不工作、在家的妇女称作全职太太,既然在家做太太被以职业视角衡量,那么就该承认全职太太在从事职业劳动。龚晶称,按照10种职业角色的平均收入计算,全职太太每月职业劳动价值达9600元。她介绍,美国薪水网在调查了400名全职家庭主妇后发现,如果有人发薪水,她们每年应该为付出的劳动获得13.41万美元。龚晶说,直到现在对全职太太的偏见普遍存在,认为家务劳动、照顾孩子是妇女理所应当做的。

  虽然她的论文旨在肯定全职太太的价值、矫正社会偏见,但在当下中国,仍不得不面对的是:做全职太太存在风险。龚晶解释说,把做太太当作职业,那么丈夫同时就相当于妻子的老板。做了老板的丈夫,自然会不经意地像对待雇员那样对妻子高标准、严要求。对职场上的老板,女性做得不高兴了可以一走了之,换家公司再做;但她对这个丈夫老板恐怕就没有多大主动权了,一旦婚姻有个什么闪失,就等于失业了。

  全职太太的困惑

  许多全职太太学历、在原单位的职业能力都不差,生小孩后因家务繁杂就待在了家里,而许多社区居民不认同她们的选择;另有一批年轻夫妇有经济条件,一人上班、一人在家,但考虑到社会舆论,最终没能跨出这一步。全职太太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将职业和婚姻合二为一,同时承担着社会劳动与家务劳动双重重担,本应受到社会敬重,而在现实社会中却被人歧视。因此,中国女性仍然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门槛边徘徊——走到社会后想回家,回到家后又想回归社会。

  一直以来,妇女的社会地位总比男人低一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不断向新一代灌输着。湖北经济学院大四女生龚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窠臼,提出“全职太太劳动的社会价值”的新观点,着实应该受到鼓励。不过,在她提及的全职太太担当的10种社会职业角色中,心理咨询师的提法有待商榷,因为,按照业界观点,心理咨询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全职太太或许能充当孩子和丈夫感情倾诉的对象,好像是充当了心理咨询师的部分功能。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做好倾听只是最基本的素质和条件。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